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老年間的新娘“開臉”啥意思?為啥開?怎麽開?由誰開?疼不疼?

老年間的新娘“開臉”啥意思?為啥開?怎麽開?由誰開?疼不疼?

披嫁衣做新娘,是女人壹生最美麗的幸福時刻。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出閣前的描眉畫鬢是必不可少的,模樣再不濟的姑娘這時也會打扮的光彩動人。

老年間姑娘出嫁,不像現在有專業的化妝師貼身服務,大都是找身邊的熟人梳妝打扮,其中有壹項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給新娘“開臉”修容。

開臉也叫做開面、絞面、絞臉,是舊時姑娘出嫁前必須舉行的壹種修容儀式。通過用特殊工具去凈面頰和脖頸上的細微汗毛以及修齊鬢角,讓皮膚看上去更加的白凈、光滑和細嫩。

雖說女性的臉頰汗毛不比男性那麽濃密,但還是有壹層薄薄的絨毛,以致民間有“黃毛丫頭”壹說。姑娘出嫁前是不能“開臉”的,只有披上嫁衣時才有這個資格,而且壹輩子僅有這麽壹次。

俗話說,“小媳婦,過了門,開臉才是婆家人”。壹般來說,開臉是在娘家進行的,也就是在出嫁當天進行的。開臉後,還要將當姑娘時的辮子散開,在後腦殼上挽成發髻,並插上簪子及各種飾品。

自此之後,姑娘再也不是涉世未深的黃毛丫頭了,而變成了壹個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姑娘的小媳婦兒。

這種婚嫁習俗的由來,據說與 歷史 上有名的暴君隋煬帝楊廣有關。傳說楊廣當上皇帝後窮奢極欲,貪戀美色,命人在民間廣為搜羅美女,弄得有女兒的人家惶惶不安,紛紛找婆家希望盡快嫁了出去。

奉命搜羅美女的差役,依仗權勢為非做歹,橫行霸道,有時連出嫁的新娘子也不放過。有人便想了壹個對策,將新娘臉上的汗毛除凈,塗脂抹粉,裝扮成仙女的模樣,謊稱祈福的神女來應對。

如此壹來,差役看到轎裏的新娘面如凝脂,眼露盈光,臉頰上壹根汗毛也沒有,絕非凡間女子可比,自然心中頓生詫異,難免會有幾分惶恐,豈敢貿然無理?

當然,這種民間傳說是不可信的。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開臉後的新娘,能夠增添幾分姿色,讓面龐看上去更加的白凈,光滑,細嫩,顯得生動漂亮,招人待見。

開臉可不簡單,在過去那算得上是壹種技藝,主家是要登門相請的,而且事後還會酬謝打賞的。開臉的工具並不復雜,主要包括鑷子、絲線、錢幣等。

開臉時,依照老輩人的規矩,新娘坐姿以南北方向為宜,切忌東西方向。 操作者先用毛巾熱敷壹下新娘臉部,再將草木灰塗抹均勻,為的是減輕疼痛和避免引起不適。

接下來,便用紅色的兩根絲線,勾勒成有三個頭的線陣,兩手各拉壹個頭,線在兩手間繃緊繃直,另外壹個線頭用嘴咬住拉伸,呈現出壹個“十”字架的形狀,緊貼著新娘的面頰,兩手做分開和閉合動作,來回切換中不斷移動即可。

大約半天的功夫,姑娘額頭、鬢角的汗毛以及眼皮上下、眉毛上下和鼻梁兩邊的細小汗毛等都被絞得壹幹二凈,臉頰皮膚變得白皙水嫩,紅潤有光澤,而且眉毛也會修成彎彎的柳葉眉。

在開臉的過程中,開臉者口中還要念念有詞,比如“左彈壹線生貴子,右彈壹線產嬌男,壹邊三線彈得穩,小姐胎胎產麒麟。眉毛扯得彎月樣,狀元榜眼探花郎”等等,都是壹些討口彩的吉祥話。

新娘“開臉”後,就不能隨意走動了,穿上鮮艷的嫁衣,頭上蒙上大紅的蓋頭,腳上蹬著壹雙銹著龍鳳成祥的小紅鞋,安安靜靜等著迎親的花轎到來。

婚嫁是人生最大的喜事,誰不期待和和美美,白頭偕老。因此,這為新娘開臉的人選必須慎之又慎,不僅開臉的技藝精湛,而且還必須是有福氣的人才好。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請心地善良、相貌端正、人緣極好的“三全”中年女性為新娘開臉。“三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全活人”。即父母健在,有兒有女,夫妻恩愛,家庭和睦興旺的人。

開臉可是個手藝活兒,學會不難,想做好卻不容易,手法不對,疼得要命。有句老話是這樣形容開臉情形的:“四腳相叉,四目相向;有人咬牙,有人忍痛”。

不難想象,開臉就是生生地將臉上汗毛拔下來,新娘不疼才怪呢?技藝的高低,也僅僅是疼痛的程度而已。

不過,現在的新娘不用擔心,今天的化妝技巧再也不需要這樣“開臉”了,然而作為有趣味的婚嫁文化,我覺的還是值得了解壹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