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石作詩最初是學江西詩派,取清黃庭堅,亦步永趨,很用苦心,後來才悟道:“作者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若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他的作品從此達到自然成文的地步。這首詞就體現了這種特點。
此詞前有小序雲:“甲寅春,予與俞商卿燕遊西湖,觀梅於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歸吳興,予獨來,則山橫春煙,新柳被水,遊人容與飛花中,悵然有懷,作此寄人。商卿善歌聲,稍以儒雅緣飾;予每自度曲,吟洞簫,商卿輒歌而和之,極有山林縹渺之思。今予離憂,商卿壹行作吏,殆無復此樂矣。”甲寅是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俞商卿,俞灝字商卿,姜夔的朋友,世居杭州。紹熙五年春天,作者至杭州,曾與俞灝***賞孤山西村(又名西泠橋)的梅花,不久俞灝歸吳興(今浙江湖州),作者獨遊孤山,對景懷人,寫了這首詞,對景抒懷顯示出深刻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