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原文及翻譯如下: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是南宋詞人劉克莊創作的壹首詞。
原文: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幹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
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壹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譯文:
國家命脈日漸衰弱,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壹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試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張良遇谷城公傳授《太公兵法》、唐將李筌得驪山老母講解《陰符經》而立下大功。
但是就算他們沒有承授與憑借,照樣也可以保家衛國建立功勛。少年時期也曾雄心壯誌、心懷家國,只嘆從未實現。登樓遠望,攬鏡自照,傷感壹事無成,痛心國勢日非,愁腸百轉、感慨萬千。聽說北面蒙古騎兵來勢洶洶,進攻時利用的沖梯,屢次狂舞於邊城。
不要再大談空想而不以身抗敵,自古以來敵人真正難以抵抗的是戰場上的勇士,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有誌兒郎,不要在發無聊呻吟,趕快投筆從戎,保家衛國吧!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和朋友王實之六首唱和詞中的第四首。同作者其它豪放詞作壹樣,字裏行間洋溢著濟世救國的激情和宏偉誌向。“國脈微如縷”,壹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壹觸即斷的遊絲,想起“千鈞壹發”的危急。
壹個極形象的比喻,說明國家的命脈,實在已經衰微不堪。於是發壹聲問: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當時,蒙古貴族屢屢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嫉賢妒能。
頭三句的劈空而下,將形勢的緊迫,統治者的麻木不仁,請纓報國之誌士的熱忱,盡情表達出來,紙上錚錚有聲。接著,作者抒發任人唯賢的議論。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壹格任用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