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丈夫去世後,年輕的寡婦如何度過寂寞長夜?

丈夫去世後,年輕的寡婦如何度過寂寞長夜?

前言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話在封建時期成為了壓在女子身上的壹座大山,提出這這句話的程頤只是表達壹下自己的意思,並沒有大肆宣揚,這裏的"守節"實際上也並不是完全用來約束女性。

然而到了南宋時期,朱熹翻出來這句話用來勸人守節,使其影響進壹步擴大了,雖然程朱理學在宋朝並未達到多麽高的地位,可是到了元明清時期,因為統治者的需要,卻成為了人們日常言行的是非標準。

從此"存天理滅人欲"根深蒂固於人們腦海,對女子的要求也日益嚴苛,不可否認程朱理學的中國哲學的壹次突破,但同時這種思想服務於君權,又過於極端,在壹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進步。

是人都會有欲望,"無欲則無為矣",在明清時期也有學者對所謂的正統理學提出批判,只是在當時並沒有氣到什麽水花,反而會被扣上"歪門邪道"的帽子。

在這種大環境下,不但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觀念要求高,久而久之,連她們自己都以為丈夫守節為榮,這就造成了宋代之後鮮少有女性在丈夫去世後改嫁,各地也漸漸流傳出壹些為了丈夫守寡壹生或者自殺殉葬的事跡。

這種事情在外人看來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寡婦的忠貞,然而其中的辛酸苦楚並無人為其分擔。

貞節牌坊

提到寡婦,就不得不說貞節牌坊,表面上看這是壹種對女性的表彰,實際上是另壹種壓迫女性的方式。

最早的貞潔牌坊只是兒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建立,後來就成為了壹些人家攀比的標誌,為了證明家裏女足的貞潔逼迫女性守寡。實際上再秦漢唐宋時期,社會風氣開放,女性改嫁或者被休後再嫁都不是什麽問題,比如蔡文姬、唐婉、李清照,這些女子再嫁並沒有出現什麽人說三道四,至於李清照後來坐牢,也是因為她告發丈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她提出離婚。

到了清代以後,對於女性守節的觀念達到壹個極端狹隘的地步,守節寡婦的數量能夠直接影響當地官員的政績,同時朝廷還會給當地壹些事跡突出的節婦烈女發放表彰金,造成了寡婦們以貞節牌坊為榮,甚至守節和她們的性命直接掛等的局面。

在《紅高粱》中,單家大嫂淑賢就是壹個年輕的寡婦,聽她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女人必定是端淑賢惠的女子,在丈夫去世後她便守著貞潔牌坊過日子,用數豆子打發時間。可是在面對玉郎的美男計,她在道德禮教和個人欲望之間掙紮,最終後者占了上風,沒有克制住自己。

在被人撞破好事後,淑賢縮在壹團發抖,她明白自己身敗名裂了,未來只有死路壹條,在那個年代沒有守住貞節牌坊,她沒有勇氣也沒有臉面在活下去。淑賢是小說中的人物,同時也是舊時寡婦們的縮影,她們年紀輕輕就沒有了丈夫,但畢竟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她們有感情也有需求,要麽恪守婦道,要麽死路壹條。

數銅錢

因此這些年輕的寡婦門為了活下去就必須克制住欲望,只能讓自己白天多幹活,累壹點,這樣就不會東想西想,到了晚上倒頭就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壹輩子就這麽熬過去。在各朝代的史書中都有關於貞潔女子的傳略,。

清史稿》的《烈女傳》更是多大四卷,高達100萬人,要知道在唐代史書中記載的節婦僅有51人,清代的守節的寡婦數量可謂是歷史之最,而其中記載的寡婦在喪夫時最大的21歲,最小的才15歲,守寡時間最長的竟有101年!

淑賢數豆子的法子實際上是有歷史原型的,據史料記載,其中有壹位夫姓姓高的寡婦,在17歲時丈夫去世了,她為丈夫守節79年,獨自將兒子拉扯大,後來兒子當了官,孫子也有出息,到了晚年她總算可以停下來好好休息,但是她依然每天幹活把自己弄得個奴仆壹樣累。

家裏人以為她勞累壹輩子習慣了,但是沒有知道這麽多年只有這樣她才能發泄自己無處安放的精力。

臨終前高寡婦叫來二媳婦,從床下取出壹個盒子,兒媳打開盒子發現裏面都是銅錢,並且這些銅錢摸上去都十分光滑圓潤。原來守寡這些年以來,她壹旦睡不著就只能靠這些銅錢,把銅錢扔在房間裏,然後在壹枚枚找出來,如果還不困就再找壹遍,直到精疲力盡倒頭就睡。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是她們非要守節,而是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因為所謂的改嫁失節,被沈河、火燒得比比皆是,不得不說這也是封建道德思想下釀出的悲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然不排除確實有夫妻恩愛的,在丈夫去世後妻子傷心不願改嫁,但強制要求所有寡婦必須守節,這就是思想壓迫和道德綁架,從根本上來講這種行為是完全不考慮女性的個人感受和價值,將她們當成私有物品,壹旦她們生出擺脫這種壓迫,提出改嫁,那便是不守婦道,要遭受千夫所指,壹人壹口唾沫都能將她淹死。

何況女子是否守節也要從實際情況考慮,古代並沒有多少適合女子從事的職業,那寡婦靠什麽生活呢?壹個人也就罷了,要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再碰上幾個"吃絕戶"的親戚,家裏窮的叮當響,她們不能拋頭露面,又要養活壹家人,撐到最後換來的不過就是左鄰右舍幾句不疼不癢的稱贊,不能減輕她任何負擔,又有什麽意義呢?

大多數寡婦迫於外界壓力不得已守節,其中孤苦是外人很難想象的,再壹個男子喪妻後可以因為種種原因再娶,女子千難萬難都不能再嫁,男性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苦要求女性自己做到呢?

歸根結底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罷了,當女性沖破這層枷鎖,不在意外人的眼光,為自己而活往往幸福的多。前面說的淑賢,和她形成強烈對比的便是九兒,她剛嫁過去丈夫就不行了,不得已只能和公雞拜堂,九兒當時就鬧得人仰馬翻,丈夫去後她依然大膽的追逐自己的愛情,有人知冷知熱相伴壹生,不比壹座冰冷的牌坊實在嗎?

參考文獻《清史稿》

《紅高粱》

《程氏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