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最霸氣的詩:《乘風》。
如下:
乘風壹詞出自於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而白玉蟾的《乘風》則是對這首名作的二次創作。
詩歌分析:乘風萬裏去,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遠誌。接下來幾句,“長空無人見,白日自東來。江海知何限,山川盡欲歸。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則展示了作者不畏艱險的氣魄。
詩歌意義:《乘風》通過描繪乘風而行的英雄形象,表現出白玉蟾對遠大理想的向往和強烈的抱負。此詩表達了詩人大膽、奮發向上、自我超越的豪情壯誌,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經典之作。
白玉蟾(1134~1229),原姓葛,乳名玉蟾。稍長取名葛長庚,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北宋瓊管安撫司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典讀村)人。
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漸漸厭惡科舉仕途。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16歲時離家雲遊,養真於儋州松林嶺。23歲只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最後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並遵師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註法篆洞法玄累訣”,創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間(1208~1225年),詔入太乙宮中,為皇帝講道,被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後往來名山,行蹤莫測。紹定二年(1229年),羽化於盱江(今江西省境內,壹說羽化於今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
他平生博覽群經,無書不讀。書法善篆、隸、草,其草書如龍蛇飛動;畫藝特長竹石、人物,所畫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於詩詞,文詞清亮高絕,其七絕詩《早春》被收入傳統蒙學經典《千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