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患基本內容:
隱患就是在某個條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穩定並且影響到個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壹種潛藏著的因素,“隱”字體現了潛藏、隱蔽,而“患”字則體現了不好的狀況。隱患可存在於許多事情中,比如學習,男女間的關系,安全生產中。
缺陷的意思:
瑕疵;缺點;欠缺;不完美
缺陷表現為:
1、天生的缺陷
是指先天決定的缺陷,生來如此。
2、後天的缺陷
是指因為某種原因而產生的缺陷。例:因地震而導致小腿骨折。
隱患和缺陷的區別缺陷定義:
缺陷是指運用中的電氣設備(含監控、消防、安防設備、五防裝置)及其相應的輔助設備在運行及備用時,出現影響電網安全運行或設備健康水平的壹切異常現象。設備缺陷按其對電網安全運行的威脅程度和設備健康狀況分為緊急、重大、壹般三大類。緊急缺陷需要24小時內處理完畢。
重大缺陷國家電網公司規定7天、南方福建電網規定1個月,我編寫的缺陷管理規定(正在走發文流程)15天。壹般缺陷3個月。設備重大缺陷未按時消缺,應按隱患進行統計和管理(其目的就是引起關註進行督辦盡快處理)。
具體缺陷的標準在“創壹流”資料,設備缺陷臺帳、記錄的前幾頁上詳細的說明。故障、隱患、危險、風險、事故、安全的定義區別聯系故障:設備在下作過程中,因某種原因“喪失規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現象。
隱患:就是在某個條件、事物以及事件巾所存在的不穩定並且影響到個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危險:指材料、物品、系統、工藝過程、設施或場所對人、財產或環境具有產生傷害的潛能。風險:某壹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者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安全:免除不了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以上定義引自百度百科)這些概念是區別和聯系的。安全不是完全沒有損害,只是這個損害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絕對的安全是不存在的,任何時候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隱患存在。如果及時發現消除隱患就能使系統處在壹個正常的狀態。要是存在隱患而沒有及時處理,就會發生故障。
故障不壹定會有危險,也有可能是喪失壹些功能,卻也有可能導致危險。而風險是指發生危險的可能性,不是指危險本身。事故是意外情況,而不是意外情況的也有可能是危險,比如說工廠的有毒廢氣不是事故,卻對人有害是危險。
危險源是指壹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壹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
危險源的3個要素:(1)危險壹般由於能量或毒物釋放失去控制而引起。在進行風險分析時,首先要確定危險源種類,如毒物釋放、爆炸、火災等,其次要確定系統中哪壹部分是危險的來源,如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儲罐、動力裝置等;(2)環境、人員或H它生態系統、建築物或構築物暴露於危險區域的程度;(3)危險壹旦發生,對暴露目標的有害作用或可能造成的損失。
這3個要素稱為風險鏈,在進行風險分析時,要對鏈中的每個環節作具體分析和評價。事故隱患是指人的活動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或者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導致人身傷害或者經濟損失的潛在危險。
不明顯的故障點或雖有受傷點但各項指標均不超出安全許可範圍,都可稱之為安全隱患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險源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有害物質的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
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兩者區別:事故隱患與危險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隱患是指作業場所、設備及設施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實質是有危險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狀態”,這種狀態可在人或物上表現出來,如人走路不穩、路面太滑都是導致摔倒致傷的隱患;也可表現在管理的程序、內容或方式上,如檢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等。
而危險源是指壹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的、在壹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裏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
危險源存在於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範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例如,從全國範圍來說,對於危險行業(如石油、化工等)具體的壹個企業(如煉油廠)就是壹個危險源。而從壹個企業系統來說,可能是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壹個車間系統可能是某臺設備是危險源;因此,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
壹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於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壹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重大危險源實質上是管理的概念,體現了在事故預防中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是國家或者地區對於可能發生重大工業事故的設備、設施、場所采取預先、重點、宏觀和統壹控制的思想。
重大危險源主要針對的是物質危險源,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物質的客觀存在。當危險物質的量超過了規定的臨界量時,即構成了應該著重關註、重點管理的重大危險源。實際中,對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總是與壹定的危險源聯系在壹起,因為沒有危險的隱患也就談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對危險源的控制,實際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隱患或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
所以,在實際中有時不加區別也使用這兩個概念。根據上述對危險源的定義,危險源應由三個要素構成: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危險源的潛在危險性是指壹旦觸發事故,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或損失大小,或者說危險源可能釋放的能量強度或危險物質量的大小。
危險源的存在條件是指危險源所處的物理、化學狀態和約束條件狀態。例如,物質的壓力、溫度、化學穩定性,盛裝壓力容器的堅固性,周圍環境障礙物等情況。觸發因素雖然不屬於危險源的周有屬性,但它是危險源轉化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壹類型的危險源都有相應的敏感觸發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質,熱能是其敏感的觸發因索,又如壓力容器,壓力升高是其敏感觸發因素。
因此,壹定的危險源總是與相應的觸發因素相關聯。在觸發因素的作用下,危險源轉化為危險狀態,繼而轉化為事故。危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危害辨識:識別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性質的過程。危險(hazard) ;遭受損失、傷害、不利或毀滅的可能性。風險(risk):某壹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
風險有兩種定義:壹種定義強調了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而另壹種定義則強調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若風險表現為不確定性,說明風險只能表現出損失,沒有從風險中獲利的可能性,屬於狹義風險。
而風險表現為損失的不確定性,說明風險產生的結果可能帶來損失、獲利或是無損失也無獲利,屬於廣義風險,金融風險屬於此類。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所以壹般積極性進取的偏向於高風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
風險的特點:1、客觀性2、偶然性3、損害性4、不確定性5、相對性(或可變性)如何判斷風險、選擇風險、規避風險繼而運用風險,在風險中尋求機會創造收益,意義更加深遠而重大。
風險:某壹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強調了風險損失的不確定性沒在狹義風險的理解上說風險只會有損失,只是損失不確定危險:指材料、物品、系統、工藝過程、設施或場所對人、財產或環境具有產生傷害的潛能。
危險是有確定性的損失妳超速開車就說是危險,危險是妳做的事情本身可以說有不正確的而妳買股票就說是風險了,買股票這個事情沒有正確與否,可能帶來收益,也可能帶來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