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狻猊的拼音

狻猊的拼音

狻猊拼音是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壹,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壹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引證解釋:⒈亦作“狻_”。⒉獸名。獅子。引《爾雅·釋獸》:“狻_如_貓,食虎豹。”郭璞註:“即師子也,出西域。”《穆天子傳》卷壹:“狻猊囗野馬走五百裏。”郭璞註:“狻猊,師子,亦食虎豹。”

唐杜甫《天狗賦》:“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_。”清蒲松齡《聊齋誌異·象》:“少時,有狻猊來,眾象皆伏。”

⒊指刻鏤成獅子狀的香爐。引宋周必大《二老堂雜誌·大宴金獅子》:“香_狻猊雜瑞煙,於_仗雪殘_鵲。”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余德》:“金狻猊_異香。”

呂湛恩註引《香譜》:“香爐以塗金為狻猊之狀,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

擴展資料:

戰國到西晉時期,《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裏,狻猊、野馬走五百裏。”晉郭璞註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註:“即獅子也,出西域。”

東漢時期,西域進貢獅子後,名”師子“。《漢書·西域傳上》記載:”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註雲:”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其他官方記錄還見於《後漢書》的”章帝記“、”和帝記“、”順帝記“等處,***計四次。

隋唐時期,”師子“變成”獅子“。由此可見,狻猊是獅子的古稱,除了”龍九子“名目中說它屬於龍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獅子。

唐朝時期,《送顥雅禪師》記載:“雲霜鋒擗石鳥雀聚,帆凍陰飆吹不舉。芬陀利香釋驎虎,幡幢冒雪爭迎取。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手提金桴打金鼓。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師子語。苦卻樂,樂卻苦,盧至黃金忽如土”。

明朝時期,《壹文錢》雜劇即據唐朝《送顥雅禪師》的狻猊形象敷演而成。清代時期,認識趨於統壹,郝懿行在其著《爾雅義疏》中,對郭璞狻猊即獅子說作解為∶“狻猊合聲為獅,故郭雲即獅子矣。”

聊齋誌異·象裏說,就連大象見了狻猊,都會嚇得匍匐在地,任其選擇肥肉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