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出行五國,至楚,楚獻象床。郢之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見孟嘗君門人公孫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傷此若發漂,賣妻子不足償之。足下能使仆無行,先人有寶劍,願得獻之。”公孫曰:“諾。”
入見孟嘗君曰:“君豈受楚象床哉?”孟嘗君曰:“然。”公孫戍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五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之義。五國英傑之主,皆以國事累君,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為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
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誌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寶劍壹。”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壹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孟嘗君曰:“善。受之乎?”公孫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
作品譯文
於是公孫戌去往拜見孟嘗君,說:“賢公準備接受楚人饋送的象牙床嗎?”孟嘗君點頭說是。公孫戌勸他不要這樣做。孟嘗君向他詢問其中的緣故。公孫戌說:“五國都把相印給您的原因是聽說您在齊國幫助孤貧的,在諸侯中有存亡繼絕的美名,五國君主這才以國事委公,這實在是仰慕您的仁義廉潔。況且您在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這樣的重禮,巡行至其他小國,又拿什麽樣的禮物饋贈於您呢?所以臣希望您萬不可受人之禮。”孟嘗君很爽快的答應了。
公孫戌快步退了出去,走到中門,孟嘗君起了疑心,把他叫了回來:“先生叫我不要接受象牙床這個禮物,這固然是壹項很好的建議,但為何先生如此開心呢?”公孫戌說:“臣有三大喜事,外加更得壹柄寶劍。”孟嘗君不解:“先生此話怎講?”公孫戌說:“賢公門下食客何止百人,卻只有臣敢於進諫,此喜之壹;諫而能聽,此其二;諫而能止君之過,此其三。而為楚送象牙床的登徒,不願意送床。他曾答應事成之後,送臣壹柄先人寶劍。”孟嘗君說:“不錯。先生接受寶劍了沒有?”公孫戌說:“未得賢公許可,戌不敢接受饋贈。”孟嘗君催促他:“趕快收下!”因為這件事,孟嘗君在門扇上寫道:“誰能傳揚田文名聲,而進諫勸止田文犯錯,即使私自在外獲得珍寶,也可迅速進諫!”
2. 《資治通鑒》裏象床之直千金翻譯象牙床價值千金
原文:
孟嘗君聘於楚,楚王遺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謂孟嘗君門人公孫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茍傷之毫發,則賣妻子不足償也.足下能使仆無行者,有先人之寶劍,願獻之.”公孫戌許諾,入見孟嘗君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以君能振達貧窮,存亡繼絕,故莫不悅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則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哉!”孟嘗君曰:“善.”遂不受.公孫戌趨去,未至中閨,孟嘗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誌之揚也?”公孫戌以實對.孟嘗君乃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入諫!”
譯文:
孟嘗君代表齊國前往楚國訪問,楚王送他壹張象牙床.孟嘗君令登徒直先護送象牙床回國.登徒直卻不願意去,他對孟嘗君門下人公孫戌說:“象牙床價值千金,如果有壹絲壹毫的損傷,我就是賣了妻子兒女也賠不起啊!妳要是能讓我躲過這趟差使,我有壹把祖傳的寶劍,願意送給妳.”公孫戌答應了.他見到孟嘗君說:“各個小國家之所以都延請您擔任國相,是因為您能扶助弱小貧窮,使滅亡的國家復存,使後嗣斷絕者延續,大家十分欽佩您的仁義,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禮,那些還沒去的國家又拿什麽來接待您呢!”孟嘗君聽罷回答說:“妳說得有理.”於是決定謝絕楚國的象牙床厚禮.公孫戌告辭快步離開,還沒出小宮門,孟嘗君就把他叫了回來,問道:“妳為什麽那麽趾高氣昂、神采飛揚呢?”公孫戌只得把賺了寶劍的事如實報告.孟嘗君於是令人在門上貼出布告,寫道:“無論何人,只要能宏揚我田文的名聲,勸止我田文的過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別人的饋贈,也沒關系,請趕快來提出意見.”
3. 翻譯文言文子桑戶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而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而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莊子》
桑雽回答說:“妳沒有聽說過那假國人的逃亡嗎?林回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有人議論:‘他是為了錢財嗎?初生嬰兒的價值太少太少了;他是為了怕拖累嗎?初生嬰兒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為了什麽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則是以天性相連。’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以天性相連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相互收容與相互拋棄差別也就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壹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壹樣;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大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麽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4. 壹個古文翻譯有甲乙兩個秀才同壹年中舉。
甲被選進翰林院任職,乙做縣令。甲有壹天對乙炫耀說:“我身在地位尊貴又清高的部門,又靠近皇宮禁苑,與年兄妳做小官相比,資格上大有懸殊啊。
別的且不說,就說選擇拜客用的大字帖兒(名片)吧,我們倆的身分體面,何止天壤之別啊。”乙說:“妳帖子上能用幾個字,那如我縣衙告示中的字,不是比妳帖子的字更大很多?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平民百姓沒有誰敢不恭敬地遵守,年兄妳那東西有什麽用處啊。”
甲曰:“那麽我有金瓜黃蓋,威風赫赫,老兄妳有沒有?”乙說:“老弟我出門前面‘回避’牌‘威武’棍開道,衛士們排列滿大街,比老兄人多何止幾倍啊?”甲說:“太史公的圖章,名字記錄在皇室,年兄妳能不羨慕嗎?”乙說:“老弟我有朝廷印章,生殺的大權,只有我可以操縱,看年兄妳身在冷衙門,圖章都是私自刻的,誰怕妳?”甲不免感到有些理屈詞窮了,就說:“總之,翰林聲價可值千金。”乙笑著說:“我坐在大堂上的時候,老百姓口口聲聲稱我為青天大老爺,哪是只值千金啊?”。
5. 《雞鳴狗盜》文言文譯文秦昭王把孟嘗君囚禁起來,圖謀殺掉孟嘗君。
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嘗君來的時候,帶有壹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後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孟嘗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
有壹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於是當夜化裝成狗,鉆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
寵妾得到後,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獲釋後,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境證件,改了姓名逃出城關。
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昭王後悔放出了孟嘗君,再尋找他,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上傳車飛奔而去追捕他。
孟嘗君壹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嘗君恐怕追兵趕到萬分著急,賓客中有個能力較差的人會學雞叫,他壹學雞叫,附近的雞隨著壹齊叫了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出關後約摸壹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孟嘗君的後面,就只好回去了。
6. 壹字千金文言文的翻譯,請翻譯清楚,非常清楚,再把個別字解釋壹下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
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壹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壹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它完整地記載了天地萬物和從古到今的事,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並將《呂氏春秋》張布在鹹陽集市的門口,在它上邊懸掛千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或刪壹字,就給予壹千金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