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壹年壹度的九月九,這天既叫重九,又叫重陽。這壹天有為父母祝福的意思,也在期盼重逢的意思,還有壹些老人在這壹天登高只為遠在他方的遊子送上祝福。王維的詩裏這樣寫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由此可見,重陽節這天的習俗有登高,插茱萸。除此之外,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天吃重陽糕,賞菊。這些習俗的由來也都有著不同的說法,既有民間的故事傳說,也有歷史記載。
重陽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而它的由來,在歷史的征程上,從未停歇過腳步。歷史的長河裏,有太多有關重陽的腳印,它深深的影印出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些歷史記載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代人的文明,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來看看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吧。
重陽節的歷史文化從最早開始說,重陽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曾出現過,那個時代的重陽節只存在於皇宮,普通百姓不會過這個節日。之後到了漢代,有這樣的傳聞,當時的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呂後謀害。而戚夫人身邊的壹位侍女賈氏被流放出宮,賈氏出宮後嫁與尋常百姓家。賈氏嫁人後,她告訴百姓,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會插茱萸,飲菊花酒,以此來祈求長壽,因此重陽節就這樣在民間傳開了。之後的各朝各代都有重陽節的記載,直至今日,在2012年12月28日的人大常委會上通過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表明,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年節。
重陽節來源壹個神話傳說東漢時期,在汝河這個地方有壹個瘟魔,每年九月初九他都會出現,只要他壹出現,這壹帶的人就會被染瘟疫而死。青年男子恒景的父母也因此喪命,為了戰敗瘟魔,他四處打聽到山上有壹個法力無邊的人叫費長房,於是他立馬上山拜師學藝。只不過山太高,他不知磨壞了多少雙鞋子,也不知走了多久的山路,不過,他終於憑借堅定的毅力找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十分欣賞恒景,於是收他為徒,還贈予他壹把降妖除魔的寶劍。在九月初九的前壹天,費長房就讓恒景下山去對付瘟魔了,臨走前,還送給他壹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然後讓仙鶴送他回去。恒景果然不負望,除掉了瘟魔。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之後就有了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來源於古代的祭祀大火儀式古代常有祭祀儀式,"大火"在古代是季節星宿的標誌,在季秋九月時會隱退。因此需要在九月初九這壹天,舉行"大火"的祭祀儀式,就相當於送行的意思。希望來年火星再出現時,可以帶來好運。這種大火祭祀儀式其實壹直延續到了現代,比如江南壹代,現如今都會在九月九這壹天祭火竈,這就是九月九習俗的延續。不過現在人們的科技發達,不需要通過火星來判斷季節,但這種習俗還是得到了傳承,成了如今為家人祈福的意願。
重陽節的延續,成了當下很多人登高祈福的節日。在這天裏,小夥伴們都是怎麽過的呢,妳的家鄉有沒有什麽特殊的習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