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秦觀的事,少不了要講蘇小妹。其實蘇小妹並無其人,她是人們虛構出來的。
秦觀,字少遊,與蘇東坡是詩詞知己。蘇小妹與秦觀及其兄蘇軾之間的喜劇性故事多為虛構,源自《今古奇觀》。因為秦觀是才子,蘇小妹是佳人,才子配佳人是很自然的事。
相傳某年重陽,蘇軾與少遊同赴秋香亭飲酒賞菊。蘇軾在飲酒中突然發問:“賢弟風姿俊逸,才貌並秀,何以不擇佳偶?”
秦觀道:“吾心中久纂壹淑女,但難以啟齒。”
蘇軾問:“不知賢弟思慕者誰,但說無妨!”
秦觀賦拆字詞雲:
園中花,化為灰,
夕陽壹點已西墜。
相思淚,心已醉,
空聽馬蹄歸,
秋日殘紅螢火飛。
蘇軾是拆字猜謎老手,壹聽便知他思慕的是自家妹子蘇小妹。
“園中花,化為灰”,是“花”字去掉“化”,即剩下草頭,“夕陽壹點已西墜”,是個魚字頭,“相思淚,心已醉”,是個“田”字,“空聽馬蹄歸”,馬蹄,四點腳,與夕陽少“點”,思字少“心”連在壹起,便是“魚”字,“秋日殘紅螢火飛”,即“秋”字飛掉個“火”,是個“禾”,這不是個“蘚(蘇)”字嗎?
有壹天,秦觀打聽到蘇小妹要到廟裏敬香,便扮成道士守候在廟門口,小妹壹下轎,秦觀便向她化緣道:
“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小妹見此英俊小生出語不凡,便答曰:
“道士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觀道:
“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小妹對曰:
“道士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蘇小妹要走,秦觀緊追不舍,說:
“小娘子壹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小妹見他糾纏不休,便道:
“瘋道士恁地貪癡,哪得隨身金穴?”
“金穴”是借喻修辭,即“金屋”,此借喻富有。
《今古奇觀》之《蘇小妹三難新郎》中寫洞房花燭夜,蘇小妹出三道難題以試新郎,三試俱中,則可進入洞房。秦觀將第壹個紙封拆開,見紙上有四句猜字詩:
鋼鐵投烘爐,
螻蟻上粉墻。
陰陽無二又,
天地我中央。
秦少遊看了這首猜字詩,知是諷刺他扮道士化緣之事,第壹句為會意格,是個“化”字;第二句是同義格,是個“緣”字;第三句是偏義格,壹陰壹陽謂之道,是個“道”字;第三句是統括會意格,指“三才”(統括),即“天地人”中的“人”字。四句聯綴即為“化緣道人”四字。
秦觀不把答案直說出來,寫了壹首嵌字詩,詩雲:
化工何意把春催?
緣到名國花自開。
道是東風原有主,
人人不敢上花臺。
句中起首字聯綴是“化緣道人”四字。這種嵌字詩在修辭上又叫藏頭詩。秦觀的詩與前面蘇小妹的猜字詩上下呼應,形成美妙的對偶,可謂洞房花燭之好兆頭。
還有壹個傳說。某天,秦觀在蘇軾家做客,朋友們拿秦觀的胡子開玩笑,秦觀也以自己的胡須為美,便對大家說:“君子多乎哉!”
這是用典兼諧音修辭。“君子多乎哉”出自《論語·子罕》中的語句,“多乎”的“乎”與胡須的“胡”同音。蘇東坡見秦觀自稱“君子”,便用同樣手法說:“小人樊須也。”這也是《論語》中的話,“樊”與“繁”同音。這個應對句與秦觀的話還構成對偶形式,以秦觀為“小人”“多胡須”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