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
出處:
1、又西北三百七十裏曰不周之山。
2、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3、昔者***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4、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
5、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6、北望諸毗之山,臨彼嶽崇之山,東望黝澤,河水所潛也,其原渾渾泡泡。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拊,食之不勞。
相關傳說
***工怒觸不周山,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於帝丘。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壹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壹帶,東到東海中的壹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
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顓頊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工氏。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據說***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不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