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壑,拼音:gōu hè,漢語詞匯。指山溝,借指野死之處或困厄之境;比喻阻隔。語出《左傳·昭公十三年》:“小人老而無子,知擠於溝壑矣。”
釋義:
溝壑[ravine;gully] ----溪谷,山澗,山溝。
示例: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擴展資料
溝壑
[gōu hè;gōu huò]
釋義:
1、(魚等的)鰓;深谷;(人的)腮下肉; 菌褶;
2、<南非>峽谷,溝壑;山峽;
3、沖溝,溪谷;[建]集水溝,雨水口,檐槽;
4、溝壑,深谷;〈詩〉劫掠;
溝壑出處於:《左傳·昭公十三年》。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壹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壹。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溝壑(漢語詞匯)
百度百科--左傳·昭公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