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翻譯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翻譯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翻譯是今天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房舍和墳墓。

1、原文第壹段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1]。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2],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2、註釋

褒禪山:在今安徽含山北。浮圖:和尚。[3]窈然:幽深的樣子。

第壹段翻譯與原文解讀:

第壹段翻譯:

褒禪山也叫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裏築室居住,死後又葬於此地。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就稱這座山為褒禪山。今天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房舍和墳墓。距離那禪院東邊五裏的地方,就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所以這樣命名。

距離山洞壹百多步,有壹座石碑倒在路旁,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只有“花山”兩個字還能勉強辨認出來。現在讀“華”字,如同“華實”的“華”,大概是讀音上的錯誤吧。

原文解讀:

多數人寫遊記,大都停留在寫景寫物,或是享受遊賞帶來的快樂上。王安石的這篇文章,若是只寫山名、洞名的來歷,記述進入山洞後的所見所聞,以及感慨沒有盡興而遊,那它只能算作中品。然而王安石又深入挖掘了不能盡遊的原因,即“非有誌者不能至也”。更難能可貴的。

是他把這個道理延伸到做學問之中,指出做學問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此文的精彩之處,就在於能從小事中看到大道理,從事物淺易的現象中挖掘其深層的本質,充分體現了王安石思維的敏銳與深邃。此文繼續出遊卻影射學問,用筆則曲曲深入,逸興滿眼,余音不絕,可謂極文章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