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馬革裹屍是什麽意思

馬革裹屍是什麽意思

馬革裹屍(拼音:mǎ gé guǒ shī)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馬革裹屍”的原義是死於戰場後,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比喻英勇作戰;在句子中可充當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也作“裹屍馬革”。

成語寓意

馬援六十二歲的高齡還主動請纓出戰,終“馬革裹屍”而還,實現了他最初的諾言。“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馬援,為了國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戰死疆場,他的死重於泰山。“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著”。馬援雖然死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裏。可見做人不能安於享樂,而應為正義之事投入全部的力量,就算獻出寶貴的生命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