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樞型:為核上組織(包括皮質、皮質腦幹纖維、內囊、腦橋等)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竈對側顏面下部肌肉麻痹。從上到下表現為鼻唇溝變淺,露齒時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竈側,即癱瘓面肌對側),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見於腦血管病變、腦腫瘤和腦炎等。
2.周圍型: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竈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竈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
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說話不清晰等。治療方法;體針、電針、穴位敷貼、針罐、溫針、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綜合法、刺血.
1、壹般護理:在急性期應當適當休息,註意面部的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註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吹冷風,註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局部護理: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水溫50-60度,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鐘,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用力應輕柔、適度、持續、穩重、部位準確。患者可對鏡進行自我表情動作訓練:進行皺眉、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每日2-3次,每次3-10分鐘。
3、營養支持:飲食應營養豐富,選擇易消化的食物、禁煙戒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藥物應用:遵醫囑服用藥物,如服用潑尼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得隨意增減藥量,並註意觀察有無胃腸道等副作用。避免在此期行創傷性大、刺激性強的治療,易減輕對患側肌及神經的損害。出現咽部感染時應遵醫囑口服抗生素治療。
5、眼部護理: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減少用眼動作。在睡覺或外出時應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鏡,並用抗生素滴眼,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眼部感染。
6、口腔護理: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7、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情,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癥,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患者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