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紀前後佛教便已經傳入中國,並且在南北朝時期進入興盛發展階段,隋唐時期進入鼎盛時期。在我們所熟知的僧人裏很多都是壹些古代的大師如?譯經大師鳩摩羅什?、?壹代祖師菩提達摩?、?西天取經的玄奘法師?。但今天我們不講古代名僧來說壹說近代第壹高僧虛雲禪師。
虛雲禪師乃近代?壹身而系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俗名蕭古巖。虛雲禪師自幼便喜好恬淡清靜的生活。十二歲時初見三寶法物便萌生了出家的意願,到了十六歲還不改誌父親為斷了虛雲禪師的出家之意。強行讓他娶了田、譚兩位妻子。還將他們強禁與壹室。但年少的虛雲禪師坐懷不亂,意誌堅韌。十九歲再次離家出走,來到了福州鼓山的湧泉寺剃度出家。二十歲時因依鼓山妙蓮和尚受足戒禮。他在鼓山寺做過水頭、行堂,也曾不問世事在後山苦修。
在他三十六歲習完法華經後便開始了他的參悟生涯。他腳行天涯,參訪學道。初度海陀山,參遍各古剎。接著到寧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到杭州禮天朗和尚等。在他二度朝拜普陀山時。他為報親恩,再禮五臺,三步壹拜,足足跪拜了二十三個月。歷時接近兩年,其中路程艱辛坎坷,是常人所能難以忍受的。
虛雲禪師雖已深修佛法,七情六欲也斷得個幹凈。但有壹件事是他始終未曾放下的,就是他未曾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他開始了第三次朝拜五臺山歷時千日,行程數省。甚至在寧波阿育王寺燃指供佛,不料因此身患重病,其他禪師都勸阻他但虛雲禪師任然執意如此。還說:?生死誰能免者。我欲報母恩?生亦何益。願以死為休矣。?
在1953年時他相應時代的號召,領銜成立了中國佛教協會,被推舉為名譽會長。同年還擔任了政協委員。他這壹生壹衲、壹杖、壹笠、壹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還曾著有《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心經解》等。但可惜這些在動蕩時代被毀,都已經無存於世了。
1959年初,他開始感到身體日漸衰弱。於是分別對真如禪寺諸職事作了交待。最後,他告誡自己的侍者,如有把茅蓋頭或應住四方,須堅持保守此壹領大衣,但如何能夠永久保持呢?有壹字曰:?戒?。這是他在世上最後的遺言,著實令人摸不清頭腦,戒到底要戒什麽?他的這句遺言,至今仍然參悟不透,可能只有到了像虛雲禪師這樣大徹大悟的境界時才能有這樣的覺悟吧。
在1953年9月虛雲禪師圓寂於雲居茅蓬內,享年120歲,這也是他皈依佛門的第壹百零壹個年頭。令人驚奇的事情是在虛雲禪師去世之後,人們發現了數百粒的五色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