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買兇拍人》值得看嗎?

《買兇拍人》值得看嗎?

平(我的)心而論,姜文,張藝謀,陳凱歌都是壹流的導演,而他們也僅僅只是壹流的導演而已。王朔,蘇童,李碧華都是壹流的編劇,而他們也僅僅只是壹流的編劇而已。只有姜文的鏡頭碰上王朔的故事,陳凱歌的創作建立與李碧華的劇本,張藝謀的場面描繪的蘇童的幻想,才能創造出所謂“最好的”電影。脫離了好的劇本,他們都輸在了空洞的場面,《太陽照常升起》《無極》《十面埋伏》,畫面上都氣勢磅礴,《太》有姜文的暖色奢華,《無》有陳凱歌的飄逸,《十》是張藝謀電影的色彩美學,但這三個電影放在壹起就是“太無實”——“空”就壹個字。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就是想聽好的故事,而我之所以會選擇到電影院來聽故事就是喜歡影像這種方式。他們都把方式演練到了極限,卻沒能夠找到壹個好故事。這就好像趙忠祥用他在動物世界中的聲音,卻不停的念著“咿呀啦啼喲喉嘍”。

而大家總是說,電影拍得沒有原著好,我也這麽說。但其實這其中有壹個很關鍵的點,我在用電影和文學比,到底是文學打動了我還是電影打動了我?假如王朔的小說是壹個鐵球,我被這個鐵球狠狠地擊中了頭部,許久恢復不過來,沈醉其中,而改編他的小說的導演只是給這個鐵球穿上華美的新衣,卻沒有改變鐵球的形狀,那當這個鐵球再次擊中我的時候,那必然沒有上壹次那樣的痛,還會因為新衣而在我的頭上軟著陸,感覺似乎沒有以前那麽痛了;但如果導演把這個鐵球經過再敲打,變成了壹根十米長的鐵針,他不需狠狠的襲擊我,只要在原來的傷口上輕輕壹擊,我就當即斃命。好的故事,加上好導演的再創作,總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通常,很少有導演會去好好的研究手頭的故事。鐵杵磨成針的幾率基本上等於出好片子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