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的意思是:1、罪過;過失:以贖前愆。2、錯過;耽誤:愆期。
愆,拼音是qiān,是壹個漢語常用字,含義為過失、罪過和耽誤。這個字源於古漢語,流傳至今,其含義和用法在文學、宗教等領域中都有所體現。
在古代文學中,愆字經常用來形容人物的罪過和過錯。例如,《詩經》中有壹篇小雅·巧言,其中有壹句“凡人罔良,上人曰愆。”這裏的愆就是指過失、罪過。同時,愆也常常與業、咎等字連用,表示災禍、禍患的意思。
在現代漢語中,愆字的使用已經較為少見,但是仍然有壹些詞語中保留了這個字的含義。例如,“愆期”壹詞表示耽誤了時間,錯過了約定的期限。此外,“愆德”壹詞表示失去了德行,“愆違”壹詞則表示過失和違背。
除了在文學中的應用,愆字在宗教中也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佛教中,愆字指的是佛教教義中的五逆罪之壹,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些罪行被視為極其嚴重的過失,會引發果報之苦。因此,佛教徒們十分註重防止愆過的發生,通過修行來消除業障,凈化身心。
此外,愆字在道教中也有特定的含義。在道教中,愆字指的是過失、罪過,與佛教不同的是,道教中的愆過指的是違背道義、道德的行為。道教徒們通過修煉來避免愆過的發生,從而獲得長生不老、飛升仙界的能力。
漢字的意義
1、漢字是中國漢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意義。漢字的意義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字面意義和引申意義。
2、字面意義是漢字最基本的意義,通常是指字形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引申意義是漢字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擴展出來的意義,包括比喻、象征、隱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