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瑯上口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áng láng shàng kǒu。它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壹是指誦讀熟練、順口,也就是指讀書或朗誦時流暢自如,無任何阻礙;二是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意味著這些文章或詩詞的詞句形式淺顯易懂,適合大眾閱讀和朗誦。
1、這個詞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淞隱漫錄·淩波女史》。原文是:“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瑯瑯上口。”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小就喜歡識字,教她唐詩,她能背誦得流暢自如。因此,瑯瑯上口不僅是對文辭表達的壹種贊美。
2、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語言藝術的追求。瑯瑯上口這個詞既形象地描繪了讀書聲音的響亮和韻律感,又強調了文辭應易於理解和朗誦的特性。同時,作為壹個成語,它還蘊含著對文辭優美、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的推崇和喜愛。
瑯瑯上口造句如下:
1、他背誦的古詩瑯瑯上口,引得眾人紛紛稱贊。
2、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
3、他的演講稿寫得瑯瑯上口,讓人印象深刻。
4、這首詩的詞句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
5、他的作文語言流暢,讀起來瑯瑯上口。
6、這篇文章的段落結構清晰,讀起來瑯瑯上口。
7、他的詩詞瑯瑯上口,讓人贊嘆不已。
8、這本書的內容深入淺出,讀起來瑯瑯上口。
9、他的演講稿內容豐富,讀起來瑯瑯上口。
10、這篇文章的觀點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
11、他的作文語言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
12、這首詩的意境深遠,讀起來瑯瑯上口。
13、這本書的語言精煉,讀起來瑯瑯上口。
14、他的演講稿邏輯嚴密,讀起來瑯瑯上口。
15、這篇文章的結構緊湊,讀起來瑯瑯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