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與中國***產黨合作,組織國民革命軍,於1926~1927年,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這次戰爭連同1924~1925年統壹廣東的戰爭,統稱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習稱大革命。
戰爭的準備 1924年1月 ,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聯俄、聯***、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實現了第壹次國***合作。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通過東征和南征,先後消滅了陳炯明和鄧本殷的軍隊。1926年1月,統壹了廣東革命根據地。1926年2月,中國***產黨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提出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主張。6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通過出師北伐案。7月1日發表《北伐宣言》,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下轄八個軍,每軍除軍長外,配置黨代表壹人。國民革命軍中從事政治工作人員多數是中***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
戰爭的進程 國民革命軍確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計劃首先殲滅直系吳佩孚軍,然後消滅直系孫傳芳軍,最後消滅奉系張作霖軍。9月17日,馮玉祥率部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參戰。北伐軍首先以主力向湖南進軍。先期於5月下旬入湘的第四軍兩個師和葉挺獨立團打開了北伐的前進道路。北伐軍於7月11日進入長沙,又分三路攻取湖北。8月19日,中路軍發起總攻,先後攻占平江、嶽陽,切斷粵漢路。接著進入湖北境內作戰。至30日,先後攻克武長鐵路線上的軍事要隘汀泗橋、賀勝橋。第四軍英勇善戰,獲得了鐵軍稱號。接著,北伐軍連下漢陽、漢口、武昌。至此,吳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北伐軍取得了兩湖戰役的決定性勝利。北伐軍攻克武昌後,廣州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漢。同時,開辟江西戰場。10月上旬以前,北伐軍兩次進攻南昌,均付出重大傷亡,被迫撤除南昌之圍。北伐軍在兩湖戰事勝利結束後,主力迅速轉入江西。11月初,北伐軍對江西孫傳芳部各據點發動總攻。8日占領南昌。至此,江西的北洋軍全線潰退。江西戰事緊急時,北伐軍出兵福建,於1926年12月間占領福建全省並乘勝追擊,向浙江挺進。這時北伐軍已發展到20個軍,擁有兵力25萬人。1927年,由何應欽、白崇禧指揮的東路軍於2月底占領了杭州及浙江全省。3月21日占領松江和龍華。上海工人在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上海。由蔣介石指揮的中路軍於2月下旬同時東進。3月24日攻占南京,至此,長江下遊全由北伐軍占領。
戰爭的成就與夭折 北伐軍從1926年6月出師,在廣大工農群眾的支援下,經過近10個月的征戰,占領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全部或壹部,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取得重大勝利。在北伐軍勝利進軍的同時,馮玉祥與國民軍集體加入了國民黨,擔任了國民聯軍總司令。11月國民軍占領甘肅、陜西兩省,在北方策應北伐軍的進軍。不久,又入豫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北伐軍的作戰。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的迅猛發展,嚴重威脅著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民族資產階級也因懼怕工農運動而動搖起來。在中國***產黨內,由於陳獨秀的右傾麻痹,對國民黨右派采取妥協退讓政策,無力阻止局勢的逆轉。蔣介石集團於1927年在上海發動了四壹二政變,實行清黨反***。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相對峙,並對武漢實行經濟封鎖。武漢政府為了打開局面,決定第二次北伐,並於5月下旬占領了鄭州、開封等地。但武漢政府面臨外交孤立,經濟困難,反***軍人夏鬥寅、許克祥相繼叛亂。汪精衛6月19日到徐州與蔣介石達成清黨反***協議,7月15日在武漢實行“分***”。至此,第壹次國***合作最後破裂,國***兩黨合作進行的北伐戰爭夭折。
北伐戰爭是壹場規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雖然中途夭折,但這次戰爭沈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使中國***產黨人認識到開展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開始了創建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