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嶽陽樓記第二段的翻譯

嶽陽樓記第二段的翻譯

原文: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譯文: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壹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

原文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麽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擴展資料:

《嶽陽樓記》是壹篇為重修嶽陽樓寫的記。北宋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滕子京被貶至嶽州。到任壹年,滕子京就把嶽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於慶歷五年(1045年)重修嶽陽樓,待樓修成,致書同年進士範仲淹(即《與範經略求記書》壹文)寫壹篇《嶽陽樓記》。

同為被貶官員,滕子京時常向範仲淹抱怨自身的處境,範仲淹明白滕子京自貶謫到巴陵為知州後,常展露憤恨不平之氣,欲勸勉之,正好滕子京來信求撰記,所以範仲淹在文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抒懷抱也規勸老友。

《嶽陽樓記》寫於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範仲淹在河南鄧州擔任知州時寫的這篇散文,所以推測文章並非登上嶽陽樓[1]之時寫就。不過,《嶽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其對嶽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範仲淹借《嶽陽樓記》壹文抒發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歐陽修的散文《偃虹堤記》是繼《嶽陽樓記》的仿作。其文章開頭即說:“有自嶽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