騸的意思是割去牲畜的睪丸或卵巢。
騸,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普通話讀音為shàn,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騸”的基本含義為割去牲畜的睪丸或卵巢,如騸馬、騸豬。部首馬,筆畫13筆,左右結構。筆順:フフ壹丶フ壹ノフ丶壹フ丶壹。同音字:善、擅。
閹割,又稱“割騸”,在舊時江湖行幫中屬“搓撚行”。他們供奉漢末名醫華佗為行業祖師,主要是為農家劁豬、閹雞、騸牲口,是壹種非常古老而又神秘的行當。
現永安小陶、青水、槐南等鄉鎮,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對於動物而言,閹割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圈養和育肥,其破壞的是生殖器官主要是性腺,即睪丸或卵巢。
相關組詞
1、騸割[shàn gē]
釋義:閹割。
出處:《清會典事例·兵部九九·馬政》:“又挑出嘉慶四年、五年、六年孳生馬駒,堪以騸割者三千零九十五匹。”
2、騸馬[shàn mǎ]
釋義:閹割過的馬。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韜傳》:“宜盡去宦官,優禮士族,不唯疎斥閹寺,騸馬不可復乘。”周立波《暴風驟雨》第壹部壹:“瞅那紅騸馬,膘多厚,毛色多光。”
3、騸匠[shàn jiàng]
釋義:從事騸割職業的工匠。如:動員騸匠和配種戶合作搞好畜種改良工作。
4、割騸[gē shàn]
釋義:閹割。
5、騸貓[shàn māo]
釋義:閹割過的貓。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監·內廷豢畜》:“又嘗見內臣家所畜騸貓,其高大者逾於尋常家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