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踏謠娘》亦叫《談容娘》,《教坊記》和《舊唐書?音樂誌》均是如何記載的?

《踏謠娘》亦叫《談容娘》,《教坊記》和《舊唐書?音樂誌》均是如何記載的?

《教坊記》載:“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齇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裏,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壹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何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丈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今則夫人為之,遂不呼郎中,但雲阿叔子。調笑又加典庫,全失舊旨。或呼為談容娘,又非。”

《舊唐書?音樂誌》載:“踏搖娘,生於隋末。隋末河內有人貌惡而嗜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其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辭。河朔演其曲而被之弦管,因寫其妻之容。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

近代優人頗改其制度,非舊旨也。”由於《教坊記》成書於盛唐開元年間,《舊唐書》則成書後晉時期,其所載《踏謠娘》內容同於成書中晚唐時期的《通典》,所以在記述《踏謠娘》表演情況時,也就有了時代差異,但都終歸壹點——“全失舊旨”或“非舊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