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撈月》的道理如下:
1、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多思考,多觀察,多調查研究。不能像猴子那
樣不切實際,自作聰明,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壹場空。
2、對待壹件事情要仔細觀察,不要盲目的去做事,有時候觀察比做事重要,善於
觀察,明白事理。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僅憑不切實際的幻想做事,遇事要多動腦,認真思考以及不要在虛幻的事情上投入過多,最後只會白費力氣並且什麽都得不到。
和內容相關:
典出《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癡部》:過去有壹個伽師國,國內有壹座波羅柰城。在城郊人跡稀少的森林中,生存著數百只猴子。壹天晚上,這群猴嬉戲著來到了壹口井旁。不知是哪只猴子先發現月影在井中壹晃壹晃,便大吃壹驚:“不好了,月亮掉到井裏去了!”
壹只年長的猴子壹聽,趕過來看了看井中的月亮,便對同伴們說:“月亮掉到井裏,我們應該***同努力把它撈上來,免得叫世界上每個夜晚都黑沈沈的。”可怎麽才能撈出月亮呢?那只年長的猴子壹拍腦殼:“有辦法了,我攀在樹枝上,妳們拽住我的尾巴,壹個連壹個,就可以撈出月亮了。”
於是,那群猴便壹個接壹個,連成了壹長串。可沒想到連在壹起的猴群太重了,樹枝承受不住,在猴子快接近水面時“哢嚓”壹聲折斷了,這群猴都掉到了井裏。現如今,人們常用這則典故來告誡,如果庸人自擾,難免會招致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