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避谷是什麽意思

避谷是什麽意思

避通辟,避谷,即自然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當做修煉成仙的壹種方法。 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等。道教從為,人食五谷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

因此為了清除腸中穢氣及除掉三屍蟲,必須辟谷。為此《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谷,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

擴展資料;

辟谷違背現代營養學的知識

古代平人不宜辟谷的理由,放在今天也都說得通。不少現代人因“吃多了”得的血脂異常、肥胖病、糖尿病、腸癌等“富貴病”,清代溫病學家王孟英有段話說得特別好:

因過食導致的疾病,不能把罪過都算在五谷身上,再以絕食的方法來治療。從對人體有益而食性平和角度看,吃當年神農、後稷教咱種的那些谷物是最養人的。“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是醫家的***識。

現代營養學認為,人斷水比斷食死得更快。斷食至所有體脂和組織蛋白質耗盡50%時才會死亡,而斷水至失去全身水分的10%時就將死亡。因此,人只飲水可生存數周,但斷水5-10天即可危及生命。

另外,古人曾指出“安谷者生”。這“安谷”首先是“食飲有節”,節就是節律、節制,吃飯按頓兒、守點兒、不偏食,“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其次是“起居有常”,常就是恒定、經常。規律的生活包括進食,可使大腦皮層對機體的調節活動形成良性的條件反射,這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之壹。

人民網-辟谷真是古人推崇的養生之道?

百度百科-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