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類
室內設計是壹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廣泛,專業面廣,大致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1.空間形象設計
就是對建築所提供的內部空間進行處理,對建築所界定的內部空間進行二次處理,並以現有空間尺度為基礎重新進行劃定。在不違反基本原則和人體工學原則之下,重新闡釋尺度和比例關系,並更好地對改造後空間的統壹、對比和面線體的銜接問題予以解決。
2.室內裝修設計
主要是對建築內部空間的六大界面,按照壹定的設計要求,進行二次處理,也就是對通常所說的天花、墻面、地面的處理,以及分割空間的實體、半實體等內部界面的處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對建築界面本身進行處理。
學習室內裝修設計與實際工程結合得比較緊密,同時,這也是將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實際實現的壹個重要步驟。在現代室內設計教育中,它也是結合時間發揮設計思想的突破口。
3.室內物理環境設計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室內空間環境的質量以及調節的設計,主要是室內體感氣候:采暖、通風、溫度調節等方面的設計處理,是現代設計中極為重要的方面,也是體現設計的“以人為本”思想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發展,人工環境人性化的設計和營造就成為了衡量室內環境質量的標準。
在這壹過程中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起著重大的作用,這主要指各種能夠改造室內環境質量的方法、方式和儀器設備等等。但室內環境質量也包括環境視覺感受的引入,例如,利用外部自然環境因素的引人而改變室內視覺環境質量。
4.室內陳設藝術設計
主要是對室內家具、設備、裝飾織物、陳設藝術品、照明燈具、綠化等方面的設計處理。
以上四部分闡明的是室內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所應包括的內容,而室內設計的分類,可大體分為三大類:人居環境室內設計、限定性公***室內設計及非限定性公***室內設計。在人居環境室內設計中主要指住宅、各式公寓以及集體宿舍等居住環境的設計;限定性公***空間室內設計主要指學校、幼兒園、辦公樓以及教堂等建築的內部空間;非限定性公***空間室內設計主要是指旅館飯店、影視院、娛樂空間、展覽空間、圖書館、體育館、火車站、航站樓、商店以及綜合商業設施。
室內設計類型包含眾多,專業內容涵蓋面廣,如何通過設計協調處理好,要求室內設計師必須具有高度的藝術修養並掌握現代科技與材料、工藝知識以及具有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方法
室內設計的方法,這裏著重從設計者的思考方法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處著眼、細處著手,總體與細部深入推敲
大處著眼,即是如第壹章中所敘述的,室內設計應考慮的幾個基本觀點。這樣,在設計時思考問題和著手設計的起點就高,有壹個設計的全局觀念。細處著手是指具體進行設計時,必須根據室內的使用性質,深入調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資料和數據,從最基本的人體尺度、人流動線、活動範圍和特點、家具與設備等的尺寸和使用它們必須的空間等著手。
2、從裏到外、從外到裏,局部與整體協調統壹
建築師A·依可尼可夫曾說:“任何建築創作,應是內部構成因素和外部聯系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從裏到外’、‘從外到裏’。”
室內環境的“裏”,以及和這壹室內環境連接的其他室內環境,以至建築室外環境的“外”,它們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設計時需要從裏到外,從外到裏多次反復協調,務使更趨完善合理。室內環境需要與建築整體的性質、標準、風格,與室外環境相協調統壹。
3、意在筆先或筆意同步,立意與表達並重
意在筆先原指創作繪畫時必須先有立意,即深思熟慮,有了“想法”後再動筆,也就是說設計的構思、立意至關重要。可以說,壹項設計,沒有立意就等於沒有“靈魂”,設計的難度也往往在於要有壹個好的構思。具體設計時意在筆先固然好,但是壹個較為成熟的構思,往往需要足夠的信息量,有商討和思考的時間,因此也可以邊動筆邊構思,即所謂筆意同步,在設計前期和出方案過程中使立意、構思逐步明確,但關鍵仍然是要有壹個好的構思。
對於室內設計來說,正確、完整,又有表現力地表達出室內環境設計的構思和意圖,使建設者和評審人員能夠通過圖紙、模型、說明等,全面地了解設計意圖,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投標競爭中,圖紙質量的完整、精確、優美是第壹關,因為在設計中,形象畢竟是很重要的壹個方面,而圖紙表達則是設計者的語言,壹個優秀室內設計的內涵和表達也應該是統壹的。
常用軟件
CAD、3DMAX、Photoshop、EXCEL、Lightscape、VRay。
設計風格
在體現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的同時,相對地說,可以認為風格跨越的時間要長壹些,包含的地域會廣壹些。
室內設計的風格主要可分為: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後現代風格、自然風格以及混合型風格等。
傳統風格
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家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形”“神”的特征。例如吸取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室內的藻井天棚、掛落、雀替的構成和裝飾,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傳統風格中仿羅馬風、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等,其中如仿歐洲英國維多利亞或法國路易式的室內裝潢和家具款式。此外,還有日本傳統風格、印度傳統風格、伊斯蘭傳統風格、北非城堡風格等等。傳統風格常給人們以歷史延續和地域文脈的感受,它使室內環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淵源的形象特征。
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起源於1919年成立的鮑豪斯學派,該學派處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註意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余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性能,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發展了非傳統的以功能布局為依據的不對稱的構圖手法。鮑豪斯學派重視實際的工藝制作操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系。
鮑豪斯學派的創始人W·格羅皮烏斯對現代建築的觀點是非常鮮明的,他認為“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的變革”。“在建築表現中不能抹殺現代建築技術,建築表現要應用前所未有的形象”。當時傑出的代表人物還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等。現時,廣義的現代風格也可泛指造型簡潔新穎,具有當今時代感的建築形象和室內環境。
後現代風格
後現代主義壹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奧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與西班牙語類詩選》壹書中,用來描述現代主義內部發生的逆動,特別有壹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即為後現代風格。50年代美國在所謂現代主義衰落的情況下,也逐漸形成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興起的大眾藝術的影響,後現代風格是對現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裝潢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在壹起,即采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征、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壹種溶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壹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形象與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有P·約翰遜、R·文丘裏、M·格雷夫斯等。
自然風格
自然風格倡導“回歸自然”,美學上推崇自然、結合自然,才能在當今高科技、高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使人們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內多用木料、織物、石材等天然材料,顯示材料的紋理,清新淡雅。此外,由於其宗旨和手法的類同,也可把田園風格歸入自然風格壹類。田園風格在室內環境中力求表現悠閑、舒暢、自然的田園生活情趣,也常運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質質樸的紋理。巧於設置室內綠化,創造自然、簡樸、高雅的氛圍。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對千篇壹律的國際風格的如磚墻瓦頂的英國希靈頓市政中心以及耶魯大學教員俱樂部,室內采用木板和清水磚砌墻壁、傳統地方門窗造型及坡屋頂等稱為“鄉土風格”或“地方風格”,也稱“灰色派”。
混合型風格
現代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兼容並蓄的狀況。室內布置中也有既趨於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的特征,在裝潢與陳設中溶古今中西於壹體,例如傳統的屏風、擺設和茶幾,配以現代風格的墻面及門窗裝修、新型的沙發;歐式古典的琉璃燈具和壁面裝飾,配以東方傳統的家具和埃及的陳設、小品等等。混合型風格雖然在設計中不拘壹格,運用多種體例,但設計中仍然是匠心獨具,深入推敲形體、色彩、材質等方面的總體構圖和視覺效果。
設計流派
流派,這裏是指室內設計的藝術派別。現代室內設計從所表現的藝術特點分析,也有多種流派,主要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超現實派、解構主義派以及裝飾藝術派等。
高技派
高技派或稱重技派,突出當代工業技術成就,並在建築形體和室內環境設計中加以炫耀,崇尚“機械美”,在室內暴露梁板、網架等結構構件以及風管、線纜等各種設備和管道,強調工藝技術與時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實例為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香港中國銀行等。
光亮派
光亮派也稱銀色派,室內設計中誇耀新型材料及現代加工工藝的精密細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內大量采用鏡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銹鋼、磨光的花崗石和大理石等作為裝飾面材,在室內環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類新型光源和燈具,在金屬和鏡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絢麗奪目的室內環境。
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內樸實無華,室內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為基調,簡潔明確,例如美國建築師R·邁耶設計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內即屬此例。R·邁耶白色派的室內,並不僅僅停留在簡化裝飾、選用白色等表面處理上,而是具有更為深層的構思內涵,設計師在室內環境設計時,是綜合考慮了室內活動著的人以及透過門窗可見的變化著的室外景物,由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室內環境只是壹種活動場所的“背景”,從而在裝飾造型和用色上不作過多渲染。
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為18世紀盛行於歐洲宮廷的壹種建築裝飾風格,以精細輕巧和繁復的雕飾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復的裝飾特點,但裝飾造型的“載體”和加工技術卻運用現代新型裝飾材料和現代工藝手段,從而具有華麗而略顯浪漫、傳統中仍不失有時代氣息的裝飾氛圍。
風格派
風格派起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荷蘭,以畫家P·蒙德裏安等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強調“純造型的表現”,“要從傳統及個性崇拜的約束下解放藝術”。風格派認為“把生活環境抽象化,這對人們的生活就是壹種真實”。他們對室內裝飾和家具經常采用幾何形體以及紅、黃、青三原色,間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風格派的室內,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極為鮮明的特征與個性。建築與室內常以幾何方塊為基礎,對建築室內外空間采用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穿插統壹構成為壹體的手法,並以屋頂、墻面的凹凸和強烈的色彩對塊體進行強調。
超現實派
超現實派追求所謂超越現實的藝術效果,在室內布置中常采用異常的空間組織,曲面或具有流動弧形線型的界面,濃重的色彩,變幻莫測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與設備,有時還以現代繪畫或雕塑來烘托超現實的室內環境氣氛。超現實派的室內環境較為適應具有視覺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娛樂的室內空間。
解構主義派
解構主義是本世紀60年代,以法國哲學家J·德裏達為代表所提出的哲學觀念,是對本世紀前期歐美盛行的結構主義和理論思想傳統的質疑和批判,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解構主義派對傳統古典、構圖規律等均采取否定的態度,強調不受歷史文化和傳統理性的約束,是壹種貌似結構構成解體,突破傳統形式構圖,用材粗放的流派。
裝飾藝術派
或稱藝術裝飾派,裝飾藝術派起源於20年代法國巴黎召開的壹次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國際博覽會,後傳至美國等各地,如美國早期興建的壹些摩天樓即采用這壹流派的手法。裝飾藝術派善於運用多層次的幾何線型及圖案,重點裝飾於建築內外門窗線腳、檐口及建築腰線、頂角線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錦江賓館及和平飯店等建築的內外裝飾,均為裝飾藝術派的手法。壹些賓館和大型商場的室內,出於既具時代氣息,又有建築文化的內涵考慮,常在現代風格的基礎上,在建築細部飾以裝飾藝術派的圖案和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