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娛樂 圈掀起“打假”之風後,藝術圈也開始“打假”了——藝術家葉永青被指涉嫌抄襲。但在這次事件中,最先受傷的卻並非當事藝術家……
新京報微博截圖
持續發酵的藝術“抄襲”
近日,比利時藝術家克裏斯蒂安 希爾文(Chiristian Silvain)通過比利時多家媒體發聲,稱中國藝術家葉永青“抄襲”其作品,而且“抄襲”的年限還是30年。
葉永青隨即對被指抄襲壹事做出了回應,他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自己正在爭取與這位比利時藝術家取得聯系,他同時稱克裏斯蒂安 希爾文是“對我影響至深的壹位藝術家”。
同時,這壹事件也在網上持續發酵。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王進玉3日撰文指出,涉嫌抄襲壹事持續發酵,但葉永青的回應“如此輕率、敷衍”,而四川美術學院“也依然沒有對外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沒有給公眾壹個滿意的說法”。
涉嫌抄襲作品曾拍出數百萬
藝術作品涉嫌抄襲,還只是此次事件的壹個側面。
部分葉永青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雅昌藝術網截圖
事實上,此前也有報道指出,葉永青畫作在拍賣行的售價,相較希爾文目前的市場價格高出了40倍之多。這意味著,涉嫌抄襲的作品比“原作”價格還要高。
中央 財經 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直言,藝術品拍賣領域“以前沒有影響這麽大的事情”。
涉嫌抄襲的“後果”
外媒對兩位藝術家作品進行的對比。視頻截圖
其中壹個比較實際的問題是,在作品行情下行的情況下,那些買了葉永青作品的藏家則必然會遭受損失。
鑒於絕大多數拍賣行都會和買家簽訂免責條款,季濤認為,拍賣行對藏家的損失是“免責的”。
這樣的說法也得到了中拍協副秘書長歐樹英的認可。她指出,除非存在惡意串通損害競買人利益的情況,否則拍賣行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季濤同時表示,此類涉嫌抄襲事件不論對藏家,還是對拍賣行,都是“很難甄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