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瑞敏——小事當作大事做
張瑞敏領導的海爾如今很叫響了,但當初的海爾經營管理可是壹塌糊塗啊,張瑞敏入主海爾後制定的第壹條制度竟是“不許隨地大小便”,可見海爾昔日情形。
1985年,海爾著手內部管理,為此編寫了10萬字的《質量保證手冊》,制定了121項管理標準,49項工作標準,1008個技術標準。張瑞敏著手整理企業內部,而且願意花大力氣、花大價錢,小事當作大事做,這樣壹來,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阿基勃特——每桶四美元
從前在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裏,有壹位小職員叫阿基勃特。他在遠行住旅館的時候,總是在自己的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四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壹定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沒有叫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職員如此努力宣傳公司的聲譽,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阿基勃特***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長,這是壹件誰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壹個人去做了,而且堅定不移,樂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只有他成了董事長。
3、在三國演義壹百回裏,諸葛亮北伐軍受阿鬥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後追殺便用了個“增竈計”。
比如軍中只有壹千軍士,則晚上紮營時要掘兩千個竈,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竈,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竈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於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4、三國演義空城計那壹回裏,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壹句:“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壹童子,手捧寶劍;右有壹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5、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遊了89分鐘,成為世界上第壹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他為什麽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 原來,在確定人選前壹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壹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
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壹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註心血的飛船,於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聖使命。加加林通過壹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遊太空的第壹人。
擴展資料:
細節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視,掉以輕心;因其“細”,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瑣,不屑壹顧。但就是這些小事和細節,往往是事物發展的關鍵和突破口,是關系成敗的雙刃劍。因此,這就要求在工作中要樹立堅強的責任心。這就是說,抓落實,目標要細,要求要細,責任要細,措施要細。
這就要求必須克服華而不實的作風,都必須改變隨意性、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都必須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在工作中要樹立堅強的責任心,什麽是責任心?責任無所不在:見義勇為是責任,幫助別人是責任,愛護集體是責任,維護民族尊嚴是責任,扶貧濟困是責任……責任給人以壓力,也給人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