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區別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區別

1、發起時間不同

新文化運動: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

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

2、口號不同

新文化運動:“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賽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學)。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資產階級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把鬥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的理論支柱儒家思想;

宣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這壹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但這壹口號仍屬於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3、影響不同

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在大陸的影響壹直及於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圍上,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以改良過的歐美新文化替代了舊文化,進壹步啟迪了民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對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壹個層次;

在思想上,進壹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國現代文人自由主義思想,並使自由主義和三民主義、***產主義並列為現代中國三大思潮,其在高級知識分子中更是主導;

在政治上,為中華民族培養了壹大批關心國事、圖存圖強的現代人才,同時也形成了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第三條道路”政治勢力,對鉗制當政者專制沖動,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貢獻。

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

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壹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百度百科-新文化運動

百度百科-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