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石柱縣的景區有:大風堡景區,千野草場,重慶畢茲卡綠宮 ,黃水藥用植物園,雲中花都,白天池滑雪場,銀杏堂,西沱古鎮,萬壽寨,佛蓮洞,石亭橋、雙龍橋等。
1.大風堡景區。大風堡景區是按國家AAAA級標準打造的山嶽型旅遊景區,是原大風堡市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是重慶市三峽庫區面積較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風景區之壹,其主峰海拔1934米,屬巫山山系七曜山余脈,群巒起伏,山嶺疊翠,溝壑縱橫,是石柱縣最高峰和重慶市東部最高山峰,故有“渝東明珠”和“渝東第壹峰”美譽。
2.千野草場。景區內萬畝石芽、萬畝火棘、萬畝森林、萬畝草場四大特色資源相映成趣,宛若仙境,壹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南國草場風光。景區內資源豐富,特色突出,集山、林、草、石、畜於壹體,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牙、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遊資源鑲嵌其中。景區芳草青青,花香鳥語,牛羊成群,儼然壹幅天成國畫精品。
3.白天池滑雪場。“白天池滑雪場”依托景區內天然雪場,引進國內外壹流滑雪、造雪設施設備和專業雪場經營管理團隊,打造西南地區面積最大、專業級別最高的高山雪場。滑雪場打造完成後,擁有高級、中級、初級和兒童練習道等二十余條專業雪道,以及數十種雪上遊樂項目。
石柱縣屬於重慶哪個區?石柱縣是重慶市下轄的自治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三峽庫區惟壹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東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鄰彭水縣,西南靠豐都縣,西北連忠縣,北與萬州區接壤。全縣幅員面積3014.06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3萬公頃,森林面積11.53萬公頃。
特色資源
石柱生態環境宜人,綠特資源豐富,人文底蘊厚重,土家風情濃郁。擁有重慶市巴渝新十二景—黃水林海,網評重慶最美森林—黃水大風堡自然保護區、最美草地—千野草場,高原明珠—太陽湖、月亮湖。
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鎮,秦良玉歷史文化,川東名剎銀杏堂、三教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_兒調”和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以及土家吊腳樓、哭嫁、盤歌、薅草鑼鼓、土家擺手舞等自然、人文資源。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的石柱縣海拔多少啊重慶石柱縣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地處東經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緯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間,是三峽庫區惟壹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幅員面積3012、51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3萬公頃,森林面積11、53萬公頃。
石柱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七曜山、方鬥山兩大山脈平行排列斜貫全境,形成兩道天然屏障,橫亙南北,形成“兩山夾壹槽”的特殊地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狀下降。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境內以中山、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水充沛。
重慶市石柱縣位於哪裏?重慶市石柱縣位於長江上遊地區、重慶市東部、三峽庫區腹心。
石柱縣東接湖北利川市,南連重慶彭水縣,西南臨重慶豐都縣,西北界重慶忠縣,北與重慶萬州區接壤。至2018年,石柱縣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裏,轄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
石柱縣地處渝東褶皺地帶,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呈起伏下降。縣境為多級夷平面與侵蝕溝谷組合的山區地貌,群山連綿,重巒疊嶂,峰壩交錯,溝壑縱橫。
地表形態以中、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鬥山背斜、東南老廠坪背斜,順北東、南西近似平行縱貫全境,形成“兩山夾壹槽”的主要地貌特征。
擴展資料:
石柱自唐武德二年(619年) 分浦州(今萬州) 之武寧縣西界地置南賓縣,至2017年己有1398年。
期間: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 ,馬定虎奉詔入川,征服當地土著,受封石柱安撫使,在南賓縣水車壩(今石柱縣悅崍鎮古城壩) ,設立軍事機構石柱安撫司節制九溪十八峒(取其境內石潼關、駐蒲關而名石柱) 。
明洪武十四年(1318年) 裁南賓縣,部分縣地並入豐都縣,編南賓裏。其余縣地歸石柱宣撫司管轄,隸重慶衛。自此石柱宣撫司始理民事,統掌行政、軍事之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九月二十八日,升為石柱直隸廳,直隸四川省,明令“宣慰使改授土通判,不許幹預民事。”
民國二年(1913年) 改石柱廳為石柱縣,設縣知事公署,隸川東道(三年改為東川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川政統壹,隸笫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址酉陽)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壹月改隸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署址萬縣) 。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石柱縣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9年6月16日,國務院批準改石(_?)縣為石柱縣。1983年11月13日,國務院批準改石柱縣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1988年6月至2000年6月先後隸四川省、重慶市黔江地區(開發區) ,2000年7月直隸重慶市。
百度百科-石柱縣
石柱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
重慶石柱縣屬於哪個區重慶石柱縣屬於重慶市的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位於長江上遊地區、重慶東部,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於壹體的特殊縣份。
石柱縣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最大的蒓菜生產基地”,是全國綠化模範縣、綠色小康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是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和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_兒調”的發源地,是唯壹登錄中國正史的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鄉,先後榮獲“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重慶)氣候旅遊目的地”“中國康養美食之鄉”等稱號。
石柱縣旅遊資源集中體現出綠色生態、土家風情、歷史文化三大特色。原始森林大風堡、土家樂園畢茲卡綠宮、高原明珠太陽湖和月亮湖、中國壹號水杉母樹、天然畫廊油草河等景區景點和喀斯特地貌大觀園千野草場、明清古鎮西沱古鎮、千年古剎銀杏堂、秦良玉古戰場遺址萬壽寨等猶如壹顆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長江三峽旅遊黃金線上。
石柱縣地處渝東褶皺地帶,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呈起伏下降。縣境為多級夷平面與侵蝕溝谷組合的山區地貌,群山連綿,重巒疊嶂,峰壩交錯,溝壑縱橫。地表形態以中、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鬥山背斜、東南老廠坪背斜,順北東、南西近似平行縱貫全境,形成“兩山夾壹槽”的主要地貌特征。
石柱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特點。日照少,氣候垂直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平均溫度16.5℃,極端高溫40.2℃,極端低溫-4.7℃。
石柱縣是哪個省 石柱縣是屬於哪個省1、石柱縣隸屬重慶市重慶石柱縣,是土家族自治縣。地處長江上遊南岸、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重慶石柱縣他民族融合而成重慶石柱縣的土家族棲息地之壹。
2、石柱縣東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南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南靠重慶市豐都縣,西北連重慶忠縣,北與重慶市萬州區接壤,總面積3014平方千米。
3、截至2020年6月,石柱縣下轄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截至2018年,總人口54.86萬,常住人口37.80萬,有土家族、漢族、苗族、獨龍族等29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