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意思:凡是能夠鉆研壹門學問的人,都能夠完善壹個人的習性性格,養成良好的品性。
原文: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出自英國培根《談讀書》》王佐良譯。
人的壹些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能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壹樣。例如,打球有利於腰背,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於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
同樣道理,壹個思維不集中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會出錯,缺乏分析判斷的人,他可以研習而上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細瑣的辯證,不善於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案例,如此等等。這種心靈上的缺陷,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改善。
擴展資料:
《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所寫的著作《隨筆》中的壹篇文章。
在本篇中,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壹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這位壹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
他在邏輯學、美學、教育學方面也提出許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後者收入了58篇隨筆,從各個角度論述廣泛的人生問題,精妙而有哲理,擁有很多讀者。
百度百科-談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