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2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壹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余壹、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裏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壹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壹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誌。他熱情關註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壹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樸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壹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滅亡》 相關評論:巴金的處女作。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相關評論:愛情三部曲是巴金最喜歡的作品,每個主角都有朋友的影子。
激流三部曲
《家》
相關評論:《家》也許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壹本。
《春》
相關評論:《春》給了許多年輕人叛逆的勇氣,巴金因此也成了許多年輕人的咨詢對象,眾多咨詢者中,有個女孩叫蕭珊。
《秋》
相關評論: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形象無疑是“多余人”覺新。巴金決定用這個“大哥”做線索來揭示壹個大家庭的衰敗。
《憩園》
相關評論:同樣是寫舊家敗落的故事,卻不再著力於對專制家庭的批判,字裏行間流露著的是悲天憫人的同情與悵惘。
《寒夜》
相關評論:《寒夜》對人物關系與心理的描畫已經到了“無技巧”的境界,這部被稱為平民史詩的傑作充分顯示出巴金驚人的想象力與洞察力。
《隨想錄》
相關評論:這套散文集引起很大震動,被稱為“說真話的大書”,作者也因此獲得“世紀良心”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