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壹發生在中國萬山群島的學術研究與藝術實踐
圖文:馬境若水
在何俊彥和馬境若水的認知中,萬山群島是古老的大陸農耕文明與海洋現代文明發生碰撞、互動、交融的地方。在這個宇宙空間可以提取大量的原始美學、哲學、精神圖騰,然後進行多種方向的創作。2022年4月14日上午9點20分,《百島計劃》第33組從香州港出發約40分鐘到達桂山島,先後在桂山島及周圍小島徒步、畫畫、創作、參觀(桂山島海戰遺址、牛頭島海戰遺址、宋元海戰遺跡、百島營地、百島戶外工作平臺)、交流。參加33組活動的成員有高慶榮(藝術家)、趙東來(藝術家)、周先生(文旅)、秦子涵(藝術大四實習生)、龔柏菡(藝術大四實習生)、黃利軍(退役軍人,桂山艦海戰史研究及義務講解員)、余所(牛頭島海戰史研究及義務講解員)、馬境若水(退役軍人,漢字圖騰的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8位組員。在島上過夜,15日下午活動結束,上島的藝術家返回珠海市區。馬境若水又住了壹晚,16日下午3點50分從桂山島座船回到了深圳蛇口。《百島計劃》發起人何俊彥參與了33組活動的動態策劃工作。
百島計劃概況:《百島計劃》是由何俊彥、馬境若水於2018年6月發起,許方正、楊中華、李大鈞、趙浩茵、小米等13位登島成員參加了啟動儀式。到2022年是第五個年頭了,先後有海內外的策展人、學者、媒體、作家、藝術家、藝術團體近200人次上島走訪、交流、創作。在5年的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藝術營地及戶外工作平臺。
百島計劃工作組
2022年4月16日
活動圖片如下:
百島33組活動記錄
黃利軍在主講桂山艦海戰史
余所在講解牛頭島海戰史
百島33組活動記錄
百島33組活動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