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縹緲讀音

縹緲讀音

縹緲讀音piāo miǎo。

縹緲,漢語詞匯。讀音為:piāo miǎo,意思是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壹般指格外難得、遙不可及的東西,並非指虛無,不存在於現實的東西。也可形容富有美感。也作飄渺。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近義微茫,漢語詞語,讀音為wēi máng,意思是迷漫而模糊,出處晉·葛洪《抱樸子·祛惑》:此妄語乃爾,而人猶有不覺其虛者,況其微茫欺誑,頗因事類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倉卒安能辨哉!前蜀·韋莊《江城子》詞:角聲嗚咽,星鬥漸微茫。

朦朧是壹個漢語詞匯,讀音為méng lóng,指物體的樣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達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這壹含義多用於文學藝術作品中。出處宋賀鑄《江城子》:暮雨不來春又去,花滿地,月朦朧。

幽渺,拼音yōu miǎo,漢語詞語,亦作“幽眇”,亦作“幽妙”,意思是指精深微妙。清黃景仁《贈程厚孫》:論文忽幽渺,境擬月寒硤。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十章:然其卻是具有很幽渺的抒情的成分的。

縹緲反義詞:

真實(truth),漢語詞匯,拼音:zhēn shí,意思與客觀事實相符。漢荀悅《申鑒·政體》:君子之所以動天地、應神明、正萬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實而已。宋蘇軾《葉濤致遠見和二詩復次其韻》之壹:那知非真實,造化聊戲爾。

實在,漢語詞語,拼音是:shí zài、shí zai,口語運用得較多壹點,是壹個偏義詞,比較側重的中心意義是“實”字,“在”字起湊足音節,使意思表達得更完整的作用。詞性多做形容詞和副詞,並有多種意思,具體表達何種意義需視語境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