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繼續設想友人出使金國後的種種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現。“ 文章俊偉,穎露囊錐,名動萬裏呼韓”,這是外露的 。史達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進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節使金,也算是囊錐出頭(用《史記·平原君列傳》所記毛遂語 )。西漢時匈奴有呼韓邪單於,此借指金主。中朝傑出人物其聲名為異國所知的,如《新唐書·李揆傳》所載,揆為入蕃會盟使,至蕃,酋長曰:“ 聞唐有第壹人李揆,公是否?”這是以政事見知的 。蘇轍《 奉使契丹寄子瞻 》詩雲:“誰將家集過幽都,每被行人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這是以文章見知的。高觀國詞中亦寓此意,因為是酬贈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誇張成分,這樣的恭維舊時是不以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試何難”,這是內藏的。李壁壹行,名為“賀金主生辰 ”,實則是去深入金國摸底。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載 :開禧初,韓侂胄欲興兵伐金,遣張嗣古覘敵(張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 年,亦賀天壽節 );張還報,大不合韓的要求,再於此年遣李壁。派他的親信史達祖同行,用意是很顯然的。韓侂胄的北伐意圖 ,在南宋都城內部都是公開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節同行,高觀國恐怕也是知底細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試何難”的語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對於這兩句詞的真切合義就更有所體會。這也是作者對於友人此行的鼓勵。如果說,上面這五句是駿馬飛馳,激情迸發,那麽下面的“情寄”兩句則是按轡徐行,含情脈脈。分別後人雖兩地,情結壹心,願借書信往還,以互訴相思。寄梅用陸凱自江南寄梅花詣長安與範曄事,夢雁本梁簡文帝《賦得隴坻雁初飛》詩末韻“ 相思不得反 ,且寄別書歸”。梅與雁,既刻畫南北物態特點,又形容兩地路途遙隔,音信難通。這裏作者以慢節奏抒情對應前面的急旋律言誌,形成抑揚頓挫之妙筆 ,結構上顯得張弛疾徐,跌宕多姿,並與開頭的送行呼應。最後三句,針對史達祖詞末韻“ 看歸來 ,幾許吳霜染鬢,驗愁多少”,而殷切寄語,祝願友人出使成功,歸來後與從前壹樣,詩酒***聚,將上片之“吟倦西湖風月”意思再作兜轉,用筆不懈。
轉貼
何須急管吹雲瞑,高寒灩灩開金餅.今夕不登樓,壹年空過秋.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