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蹌,指的是走路不穩,也作_踉。
拼音liàng qiàng
出處唐·韓愈《贈張籍》:“君來好呼出,踉蹌越門限。”
白話釋義:妳來時喜好大聲呼喊,跨出門檻時卻走路不穩、跌跌撞撞。
例句
1、壹個踉蹌,險些跌倒。
2、正在垂頭喪氣,忽見壹人踉蹌奔入。
擴展資料
壹、踉蹌的近義詞
1、蹣跚?[ pán shān ]
釋義: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出處:宋·陸遊 《戲作野興》詩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閉門。”
白話釋義:賓客友人早已離開孤寂的茅檐下,只留獨自壹人在門前行步緩慢,往來徘徊。
2、趔趄 [ liè qie ]
釋義:意思是由於某種原因,身體歪斜,腳步不穩。
出處: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不覺地身趔趄,不覺地醉模糊。”
白話釋義:不知覺地身體歪斜、腳步不穩,不知覺地暈醉不醒、頭腦模糊。
壹、踉蹌的反義詞
1、矯健?[ jiǎo jiàn ]
釋義:指強壯健力,英勇威武。
出處:明·李東陽?《序》:“先生少有能詩名,其為辭峭拔矯健,不犯塵俗,不蹈襲前人陳跡。”
白話釋義:先生年少之時就很會寫詩,詩文措辭言語犀利、風骨雄健,不落世俗的套路,不抄襲先人的作品。
2、矍鑠?[ jué shuò ]
釋義:形容老年人身體好、精神旺盛的樣子。
出處:宋·蘇軾《入峽詩》:“矍鑠空相視,嘔啞莫與談。”
白話釋義:三峽人民年齡都大了,由於時間和教育差異,只能相對視,難以相互表達和溝通。
百度百科-踉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