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6月19日,是1865年6月19日。此時《解放奴隸宣言》已經被林肯頒布了兩年有余,而南北戰爭也已經結束了四十多天,邦聯軍總司令羅伯特.李(Robert E. Lee)將軍早在兩個月前已經在弗吉尼亞的阿伯馬托克斯(Appomattox)正式向聯邦軍隊投降。然而,由於信息的不便,直到聯邦將領戈登.基蘭傑(Gordon Granger)趕到了位於得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Galveston),南方那些多年保守奴役苦難的黑人才廣泛地知道了這個消息。
壹個多世紀以來,這個節日被壹代又壹代的黑人所慶祝和銘記著。據壹個跟蹤這些慶祝活動的網站介紹,這壹天的慶祝活動通常是通過祈禱和召集家人壹起慶祝。在這壹天的壹些慶祝活動中,曾被奴役的男女及其後代每年都要回加爾維斯頓朝聖。
在壹些以黑人為主要人口的城市,例如亞特蘭大和華盛頓,幾乎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遊行。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客觀挑戰,許多活動改成了線上舉行。紐約公***圖書館Schomburg黑人文化研究中心舉行了壹場盛大的有關於黑人文化的在線論壇會議,並推出了壹份"黑人解放書單";位於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Wadsworth Atheneum藝術博物館的網站上進行了壹次虛擬展覽和現場的音樂舞蹈表演。
最近幾年,Juneteenth開始獲得了更加廣泛的知名度和認可,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地方政府開始號召人們慶祝這個節日。在47個不同的州和華盛頓,Juneteenth已經成為了官方認可的節日。在美國國會,參議員們已經開始討論壹項正式將這個日子定性為國家紀念日的法案。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在這壹天給全體員工放了壹天假,而包括推特和耐克在內的科技公司也在這壹天宣布Juneteenth將會成為公司的法定假日。
然而,對於這個飽受了折磨與苦難的少數族裔而言,慶祝和放假不是這個節日的全部。位於費城的奴隸制度博物館館長格溫.拉格斯戴爾(Gwen Ragsdale)在接受NPR采訪時說道:“非裔美國人在每壹場戰爭中都站在前線,從美西戰爭,到整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還有越戰。我們用我們的鮮血和辛勞付出了我們的代價,所以美國欠非裔美國人的遠比他們願意承認的多。”
今年的這個日子,則是更加的非同尋常:隨著抗議成為了因為壹系列的種族主義暴力和司法不公事件而被銘記和貫徹的主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剝離了過去那層隨著時間逝去被逐漸模糊的記憶,開始理解真正的種族平等需要依靠怎樣的鬥爭才能取得。
在模糊的歷史教育和集體記憶中,馬丁路德金“非暴力抵抗”的故事壹項以壹種病態的原因反復地被津津樂道;似乎只有這樣的“非暴力抗議”才不會打擾到現有的既得利益者,讓他們感到良心有愧。在這樣壹種心態下,他們錯誤地認為,金博士的抗議方式在民權運動的高潮時期壹定是備受歡迎的,所以如今的抗議者應當向他仿效。壹名專欄作家這麽寫到:“在1955年蒙哥馬利公交車抵制運動中,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談到了‘美國的榮耀,但也有缺點’。在華盛頓大遊行上,金不僅描述了壹個夢想,而且是‘壹個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中的夢想’。結束前,他背誦了愛國歌曲《為妳,我的國家(My Country, 'Tis of Thee)》的前七行,最後以‘讓自由之聲響起!’結尾。”不過多久,僅僅在和平抗議和這場演講的作用下,民權法案便正是被簽署。然而,這樣的思想狀態既不符合當今的局勢,也不是對那段歷史的寫實重現。
根據當時的民意調查,只有22%的美國人贊成馬丁路德金的遊行,只有28%的人贊成靜坐。絕大多數美國人--60%的人對華盛頓遊行有 "不滿 "的感覺。1966年,63%的美國人對金博士持負面看法。民眾對金的敵意也延伸到了他想要擁抱的政府——他壹直受到聯邦調查局的竊聽和騷擾,直到1968年他在孟菲斯被壹名白人至上主義者刺殺。
馬丁路德金比任何人都明白自由需要依靠犧牲什麽才能得到。1963年4月,他領導著幾千名黑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舉行了靜坐活動來表達對於當地強制種族隔離制度的不滿。當時的媒體幾乎壹致認為,這樣做是操之過急,用來故意激怒當時完全由白人主導的伯明翰市政府官員。幾天之後,金和幾名和他壹起靜坐的神職人士被拘捕,扔進了伯明翰市監獄。
在監獄中,他寫下了聞名世界的《伯明翰獄中書信》,其中表達了對於那些溫和的,不主張他用靜坐來表達抗議的評論家和民眾的失望:“我們從痛苦的經歷中知道,自由決不是壓迫者自願給予的;它必須由被壓迫的人來逼他們交出來。坦率地說,我還沒有參與壹場在那些沒有過度遭受種族隔離之病的人看來是“適時的”直接行動。多年來,我壹直聽到“等等”。這句話在每個黑人的耳畔響起,使他們感到心照不宣。這種“等等”幾乎總是意味著“永遠不會”。我們必須和傑出的法學家們壹起認識到,‘遲來的正義是被剝奪的正義。”
在幾年前,壹名黑人橄欖球運動員,科林.卡彭尼克(Colin Kaepernick),清晰地聆聽了金博士在獄中給他的教誨。
按理說,他只是舊金山49人隊的壹名後備四分衛,給公眾應該創造的印象不會離開綠茵場上的那些爭搶。但是他心中清楚,這個國家對於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性政策和剝削並沒有因為民權法案的推行而終止,而是以其他的形式繼續著。警察暴力就是最明顯的嚴峻卻不被討論的社會問題之壹:幾乎每壹年,都有不成比例的非裔男子被警察以站不住腳的理由射殺,卻壹次次不被起訴。
作為美國關註度最大的運動,橄欖球是美國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為了將美國的精神映射進每壹個觀看者的心中,每場NFL比賽都會奏響國歌《星條旗》。而卡彭尼克想要讓那些觀眾明白,體育並不獨身於政治和社會,所以從2016年開始,每當在國歌奏響的時候,他都拒絕起立。後來,在壹名曾經當過兵的球員的建議下,卡彭尼克不再靜坐,而是在國歌響起時單膝跪地,和馬丁路德金曾經做過的壹樣。
2017年9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Huntsville)的壹場演講中毫不客氣地抨擊了卡彭尼克和所有和他壹起在演奏國歌時抗議的運動員。在幾乎全部是白人的支持者的歡呼聲中,他號召NFL球隊的所有者解雇敢於進行抗議的球員,說道:“妳難道不希望看到這些NFL的老板們,當有人不尊重我們的國旗時,說:’讓那個狗娘養的馬上離開球場,滾出去。他被解雇了。他被解雇了!' ”
對於這番淩厲的威脅,NFL的球員們做出的決定不是屈服,而是更大規模的抗議。球員們手連著手,在觀眾的噓聲中單膝跪地,看著國旗冉冉升起。此時的卡彭尼克已經離開了49人隊,卻因為媒體和政治輿論的壓迫而不被任何隊伍追求。直到現在,他依舊無球可踢。
在這個Juneteenth,很多人會想起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大規模Black Lives Matter抗議,也會想起來那個安靜地抗議卻仍然招致不滿的卡彭尼克,才會發現他自始至終都是壹個想要講述令人不悅,卻無比真實的真相的人。壹名《紐約時報》的記者寫到:“單膝跪地可能僅僅是壹個簡單的姿態,但關於它的充滿爭議的意見是壹面鏡子,照出了美國種族的復雜性。”
美國的建國哲理,是建立在諸多思想啟蒙年代的學者著作之中的,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約翰.洛克,讓-雅克.盧梭等人反復提及的“社會契約”:當個人同意遵守***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時,以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種類的傷害,政治社會的主權才能屬於民眾。
很多黑人在獲得了自由之後,深刻地清楚這個理念是這個國家不可動搖的根基,於是他們也想遵循並就此成為社會中被平等尊重的壹部分。
即使在非人性的吉姆.克勞法不斷切斷發展渠道的年代,那些奮進的黑人也沒有放棄方式給自己建設壹片空間。壹個世紀以前,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Tulsa),隨著石油的發掘,很多黑人也遷移到了這裏,在當地壹個名為格林伍德(Greenwood)的隔離街區經營生意。絕大部分黑人無法進行石油工作,因為當地的白人拒絕給他們頒發工作許可。即使如此,從卑微的服務工作開始做起的他們也在這裏建設了壹個富裕的社區,黑人活動家布克.華盛頓(Booker T. Washington)壹度將其稱為“黑人的華爾街”。
然而這樣的繁榮迅速招致了當地白人的厭惡和反感。當地小報《塔爾薩論壇報(Tulsa Tribune)》在1921年5月發表了壹篇題為《黑人在電梯裏襲擊女孩》的煽動性頭版報道,而直到後來才發現是壹名白人電梯操作員和壹名黑人少年的壹次普通相遇。白人民眾的情緒被點燃了,他們認為格林伍德的繁榮正在滋生著這些黑人針對白人的犯罪。兩天之後,大約壹千名自發武裝起來的白人民眾踏入了格林伍德,見到屋子就燒毀,見到店鋪就打雜,毆打和槍擊所有嘗試保護財產主權的黑人,而警察和國民警衛隊在整起事件中不僅完全無動於衷,甚至親自參加了這場屠殺。
最終,格林伍德燒成了壹片灰燼;39人(2001年塔爾薩調查委員會預估約200人)死於暴亂,800余人受傷,幾乎所有的格林伍德居民迅速無家可歸。
俄亥俄州立大學文學史教授柯麗薩.米切爾(Koritha Mitchell)接受《滾石》雜誌采訪時說道,這場暴亂和所有美國歷史上的種族騷亂壹樣,絕非出於愚蠢和無知,而是壹種“讓妳擺正位置的侵略(know-your-place aggression)”。不管是微攻擊(microagression)、暴力襲擊還是謀殺,目的都是提醒目標群體他們“適當的”從屬地位。
讓這份記憶在歷史中更加凝重的是,被白人所長期主導的歷史將這件事情選擇性地進行了遺忘。幾十年來,那天發生的致命事件被塞進了國家的儲藏室中,除了民謠歌手伍迪·格思裏(Woody Guthrie)和長篇小說《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之外,這些事件就再也沒有被人提起過,主流的教科書中也對這起事件長期壹筆帶過。
密蘇裏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社會研究教育學副教授拉加勒特?金(LaGarrett King)表示,學校的歷史課程旨在講述壹個成功的故事,壹部“美國進步的歷史”,而其中的主題就是“美國克服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因為我們是美國。”然而,與這種進步敘事相悖的壹切正在教科書中被直接抹去。美國黑人、拉丁美洲人、土著人、亞洲人和其他少數群體的經歷和受到的壓迫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或邊緣化,因為只有這樣,進步歷史的觀念才能符合這些敘述。
銘記這種傷痛所帶來的苦難,是那些想要慶祝Juneteenth的人最應當清楚的。而在教育和公***記憶上的失序,其深遠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不被提及的塔爾薩騷亂,是南方的白人既得利益者們在內戰失敗以後就有意播種的毒果。在這其中,由邦聯士兵女性後人組成的政治組織“邦聯的女兒們”功不可沒。她們不斷地遊說地方政府在南方各地建立南方聯盟的紀念碑,包括在法院和州議會大廈等重要的公***場所,許多保存至今。
這個組織的政治遊說勢力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南方許多書籍的編纂:從童書,到小說,再到教科書,壹代代人在壹個完全被洗白的偽歷史中成長,也隨之進壹步捍衛種族隔離的法案。前些日子由於美化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而被HBO暫時移除的《亂世佳人》的原作《飄》,就是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在這樣壹種環境中成長所創造出來的扭曲世界。
紀念那些為了保護奴隸制度能夠在南方繼續繁榮而戰的士兵和將軍並非壹件輕易的事情,為了能夠在南方做到這壹點,南方地區除了推行了殘酷的吉姆.克勞法之外,也在通過教科書推行所謂的“敗局命定(Lost Cause)”理論,堅信南方不是為了奴隸制,而是為了“州權”而戰鬥。擔心這樣的觀點將不會收到接納,在南方的歷史教科書中,對奴隸制殘酷的壹面則進行的瘋狂的洗白。
有意的洗白教育所造成的道德缺陷是難以令人想象的:在1916年的《壹個孩子的北卡羅來納歷史》壹書中,奴隸制度因其盈利能力而被描繪成壹種自然秩序。這個論述點從美國的起源地之壹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就開始講起。詹姆斯敦歐洲人進口奴隸的第壹個美國殖民地,該書稱,由於農業和煙草貿易需要勞動力,進口奴隸是必要的。根據這本書,被奴役的人“被給予了他們想要的所有自由,並被賦予了參觀其他種植園的特權,只要他們願意。”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工作時間到來時到位。在假期裏,他們幾乎像主人壹樣自由自在。此外,“北卡羅萊納的大多數人是真正反對奴隸制的,他們贊成逐步解放奴隸。”然而,奴隸制度已經存在了,這並不是他們的過錯。他們有奴隸,必須盡其所能解決如何處置他們的問題。”
在2018年,壹家位於得克薩斯州的高中竟然要求學生們列舉奴隸制的“正面影響”。這份作業所參考的教科書,是培生集團所推出的普倫蒂斯霍爾經典:美國歷史( Prentice Hall Classics: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在這其中涉及奴隸制度的部分有這樣壹段表述:"南方人將奴隸制稱之為“特殊的制度”,就像所有的人類制度壹樣,不應該被過分簡化。有殘酷的主人,他們殘害甚至殺害他們的奴隸(盡管在每個州,殺害和殘害都是違法的),也有仁慈和慷慨的主人。這個機構和所涉及的人壹樣復雜。雖然大多數奴隸在壹生中都有過鞭打的經歷,但也有少數人從未受過鞭打。也不是所有的奴隸都在田裏幹活。有些是家仆或熟練的工匠。許多人甚至可能對自己的命運並不十分不滿意,因為他們不知道其他的命運。"
壹百年過去了,什麽都變了,什麽都沒變。
隨著美國社會由於壹系列的執法暴力而被迫重新審視這個國家復雜的種族關系,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加入了這場盛大的輿論探討。美國NowThis新聞在2018年推出的壹個短視頻“在妳報警之前(Before you call the cops)”,成為了社交媒體上被大量轉發的內容之壹。
在視頻中,泰勒·梅裏特(Tyler Merritt)是壹位生活在納什維爾的藝術家,進行了三分多鐘的自我獨白。他的語速很慢,聲音因為難過而抽搐。“在妳叫警察之前,我想讓妳知道,”梅裏特說,“我今天早上醒來的第壹件事就是對著鬧鐘大叫。我討厭蜘蛛。我是壹個素食主義者;我並不為此感到驕傲。我做過山羊瑜伽;我對此真的不自豪。”在視頻的結尾,梅裏特提到,自己憎恨讓任何人感到害怕,因此他想讓別人在因為他的存在而報警之前,讓大家知道自己作為壹個普通黑人的生命是不應被輕視的。
同樣也是黑人的旅法美國作家托馬斯.查特頓.威廉姆斯(Thomas Chatterton Williams)在今年的Juneteenth前壹天寫下了自己對於這部視頻的感觀。他認為,這個感動人的視頻總是有壹些讓他感覺不適的地方。梅裏特用這種具體而強烈的種族化的方式來證明他的全稱人性,但是在視頻中這種方式卻植根於對愛好、恐懼和品味的狹隘概括,這些愛好、恐懼和品味被刻板地理解為不是“黑人”。顯然,《在妳報警之前》很有人情味,但前提是人類默認的面孔仍然是白色的--而這是從知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的年代就被壹代代黑人知識分子所反思的問題根源:白人的接受真的重要嗎?
威廉姆斯認為,弗洛伊德因為自己的死,成為了壹名超脫於人界的殉道者。而弗洛伊德不是聞名海內外的作家,不是壹個喜歡做瑜伽的素食藝術家,而只是壹個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剝開那個在壁畫中被超脫的形象,弗洛伊德是壹名兼職DJ和說唱歌手,而他在休斯頓進行的地下說唱曾經深刻地影響了知名說唱歌手DJ Screw和所謂“chopped and screwed”的打碟方式。潛移默化之中,他46年的人生,改變了兩次美國歷史。
美國黑人作為壹個群體而言,似乎永遠生活在自我認同的巨大掙紮之中,生活在社會契約被打破和否定的現實裏。但是,Juneteenth是壹個重新建立***同認知的機會,壹個不再苛求被接受,自己回憶歷史的機會。這壹刻,時間仿佛凝固,將會在歡呼和慶祝聲中,對矗立在這個國家經久不息的種族主義進行最兇惡的回擊。
參考資料:
Coates, Ta-Nehisi. “Civil-Rights Protests Have Never Been Popular.” The Atlantic , Atlantic Media Company, 16 Oct. 2017, 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7/10/colin-kaepernick/541845/.
Fillion, Stéphanie. “The Human Rights Council Confronts Racism in the USA.” PassBlue , 18 June 2020, www.passblue.com/2020/06/16/the-human-rights-council-confronts-racism-in-the-usa/.
Greenlee, Cynthia. “How History Textbooks Reflect America's Refusal to Reckon with Slavery.”? Vox , Vox, 26 Aug. 2019, www.vox.com/identities/2019/8/26/20829771/slavery-textbooks-history.
LaBianca, Juliana.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Country Are Hosting Virtual Juneteenth Events.” Good Housekeeping , Good Housekeeping, 19 June 2020, www.goodhousekeeping.com/holidays/a32894589/juneteenth-virtual-events/.
McFadden, Syreeta. “The Violence That Shaped Our Nation.” Rolling Stone , Rolling Stone, 19 June 2020, www.rollingstone.com/culture/culture-features/tulsa-race-massacre-juneteenth-american-violence-1017511/.
Palmer, Brian, and Seth Freed Wessler. “The Costs of the Confederacy.” Smithsonian.com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Dec. 2018, 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costs-confederacy-special-report-180970731/.
Pelley, Scott. “Greenwood, 1921: One of the Worst Race Massacres in American History.” CBS News , CBS Interactive, 14 June 2020, www.cbsnews.com/news/greenwood-massacre-tulsa-oklahoma-1921-race-riot-60-minutes-2020-06-14/.
Pe?aloza, Marisa. Calls To Make Juneteenth A Federal Holiday Gain Momentum . 19 June 2020, www.npr.org/2020/06/19/879647898/calls-to-make-juneteenth-a-federal-holiday-gain-momentum.
Schomburg Center. “Schomburg Center Black Liberation Reading List.”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19 June 2020, www.nypl.org/blog/2020/06/09/schomburg-center-black-liberation-reading-list.
Silva, Daniella. “From Juneteenth to the Tulsa Massacre: What Isn't Taught in Classrooms Has a Profound Impact.” NBCNews.com , NBCUniversal News Group, 19 June 2020, www.nbcnews.com/news/us-news/juneteenth-tulsa-massacre-what-isn-t-taught-classrooms-has-profound-n1231442.
Silva, Daniella. What to Know about Juneteenth, the Emancipation Holiday . 19 June 2020, www.nbcnews.com/news/us-news/what-know-about-juneteenth-emancipation-holiday-n1231179.
Streeter, Kurt. “Kneeling, Fiercely Debated in the N.F.L., Resonates in Protests.”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New York Times, 5 June 2020, www.nytimes.com/2020/06/05/sports/football/george-floyd-kaepernick-kneeling-nfl-protests.html.
Taylor, Derrick Bryson. “So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Juneteenth?”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New York Times, 13 June 2020, www.nytimes.com/article/juneteenth-day-celebration.html.
Timsit, Annabelle, and Annalisa Merelli. “For 10 Years, Students in Texas Have Used a Textbook That Says Not All Slaves Were Unhappy.”? Quartz , Quartz, 13 May 2018, qz.com/1273998/for-10-years-students-from-texas-have-been-using-a-history-textbook-that-says-not-all-slaves-were-unhappy/.
Williams, Thomas Chatterton. “We Need to Stop Measuring Black Lives by Their Whiteness.”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New York Times, 18 June 2020, www.nytimes.com/2020/06/18/magazine/before-you-call-the-cops-video-tyler-merritt.html?fbclid=IwAR3PSfjb3jG7jWtZceCPnRDYRLthdZlFCieJsEZ5nbr3Zr7hpCaozmEHq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