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魚可百許頭”的“可”意思是:大約。
這壹句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譯文:潭中的魚大約有壹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麽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裏壹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壹段明的看得見,壹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創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在其參加的唐宋古文運動中失敗,遭到政敵的迫害,被貶到永州當司馬。柳宗元名義上雖是政府官員,但沒有任何權力、不能過問政事,實際上跟罪人壹樣。
永州是個偏僻的山溝,柳宗元在此整整住了十年。其間,柳宗元隨遇感懷,發奮讀書,寄情山水,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記》就是柳宗元在永州時寫成的。
《永州八記》運用“入乎其內”的景物描寫手法表達使景物描寫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生機,運用“出乎其外”的景物描寫手法表達使景物描寫變得意蘊深厚、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