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矢的材料是什麽,有哪些

矢的材料是什麽,有哪些

箭頭

商代遺址中曾出土了帶銅鏃的箭,全長85厘米,並有皮革制的箭袋。由於箭在戰爭中如同子彈,有去無回,消耗量大,即使有了銅鏃箭也不可能大量應用,仍以石鏃和骨鏃箭為主。箭雖然只有箭鏃、箭桿、箭羽三部分組成,但古人制作時非常講究各部分的尺寸、形狀、比例、選材等。單就箭鏃來看,殷墟出土的銅鏃有四種:

壹、薄匕式,類似匕首的鋒部,鏃中有脊,兩側分葉,外緣帶刃,兩刃向前聚成鋒並向後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連接箭桿的鋌。

二、三棱式,這種鏃呈長條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鋒,下出鋌。

三、圓錐式,鏃頭短而體輕,上銳下圓,形似圓錐。

四、平頭式,形如圓柱,鏃頭平而無鋒,僅可撞擊不能射殺,是專門用做習射時的“誌矢”。

在實踐中證明“三棱式鏃”最適用,其優點是:制作簡便,鏃體堅固,鏃鋒銳利,穿透力強。還因鏃體近似流線型,故箭飛行時阻力小,方向性好,保證了箭射出後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又具有較強的殺傷性能。所以,到戰國末年,三棱銅鏃以其優勢逐步取代了各式銅鏃,成為箭鏃的主要形制。陜西秦俑坑出土的銅鏃數以萬計,三棱銅鏃占99.85%,足以說明先秦時期已由多種鏃型趨於單壹形式的三棱鏃。

箭桿

箭桿古代稱“梃幹”,壹般用竹或木兩種材料制做。古時候,人們把用竹制做的箭桿稱為箭;把木制的稱為“矢”。根據古代植物資源的分布,中國東南地區多用竹制箭桿;東北、西北地區多用樺木、楊木、柳木;華北地區則多用萑柳。另外箭羽對於箭的飛行速度及命中率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人對箭羽的選擇及用量的多少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果羽毛太多,會減慢箭的飛行速度,射程縮短;羽毛過少,飛行時箭身不平衡,影響準確度,因此必須有恰當的比例。《考工記》中論述了壹種檢測方法:將箭桿投入水中,根據其沈浮部分的長短,以求出裝尾羽的比例。箭羽以翢翎最好,其次是角鷹羽、鴟梟,最差是雁鵝羽,遇風易斜竄。但由於上好的箭羽來源少,宋代人發明了風羽箭,即在箭尾安羽處剔空兩邊,利用凹進空槽的氣流保持箭在飛行中的穩定性,這種設想非常科學。另外還有用硬紙做的紙羽箭,或短小的無翎箭。大弩上使用的長箭則是鐵片制成的鐵羽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