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父親早就去世了,嵇康壹直和母親、哥哥生活在壹起。雖然家裏缺了壹個頂梁柱,但嵇康的母親還是要吃苦撫養兩個孩子。嵇康小時候就表現出比常人更高的智力。他喜歡讀書,學習各種技能。
嵇康曾經擔任過鐘三大夫,這是嵇康為數不多的仕途之壹。平日裏,他喜歡反復修煉丹藥。閑暇之余,他還喜歡彈鋼琴,朗誦詩歌,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嵇康對老莊言論推崇備至,視其為師。他強調養生之道,提倡自然的生活方式。他曾經寫過養生論來闡述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贊美古代隱士的生活,追求自己對這種自由生活的渴望,不想被囚禁在朝廷做官。
嵇康經常去山上采集壹些煉丹用的藥材,有時候經常耽誤回家,嵇康幹脆就待在山上。早上上山砍柴的人看到,都以為是神仙下凡了。
將軍司馬昭想讓嵇康為自己做官,幫助處理朝廷的事務,但嵇康拒絕了。對於與竹林七賢地位相同的單濤,嵇康並不理解他的為官選擇。他給單濤寫了壹封絕交信,指責單濤無視先前的協議。
在為好友陸安求情時,被小人誣告,被司馬昭抓進了監獄,準備被嵇康逮捕。行刑當天,3000名大學生集體為嵇康求情,請求統治者放了嵇康,但沒有成功。嵇康之死,不無遺憾。就連司馬昭自己也意識到了壹時的沖動,毀了壹個有才華的人。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在當時很有代表性。也許是因為身份的緣故,嵇康的思想與壹般文人大相徑庭。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喜歡研究老莊的道學。他用道家來解釋現實的黑暗。他認為,我們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應該超脫,不要被當下世界的很多因素束縛。
嵇康闡述自己思想的作品,滲透著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對社會現狀的強烈批判。這不同於同時期的形而上學思想。嵇康的“養生”和對世俗生活的反對,對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玄學是曹魏時期開始興起的壹個新流派。嵇康的玄學思想是建立在對自然的敬畏之上的,這也是當時最容易被接受的命題。嵇康的玄言詩都體現了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風格。他認為自然界的本性是由氣來調節的。嵇康的很多文學作品都不會用華而不實的辭藻過度修飾,而是以自然的真情實感為準。
玄學強調超越自然的道德精神追求。玄學的興起與漢末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有關,人們逐漸把感情寄托在宇宙自然上。在玄學的影響下,人們不再把從政做官作為最高理想,而是把自己的灑脫精神放在最高位置。
在嵇康的思想中,養生理論是非常重要的壹部分。他繼承了道家的養生之道。養身論是中國養生史上的第壹部書。
嵇康之死
嵇康因好友陸安而死。陸安的哥哥對妻子不尊重。盧發想舉報哥哥,卻被惡人先告狀。結果,陸安的哥哥沒有得到任何懲罰,卻被關進了監獄。嵇康再也受不了了。他為陸安作證但被陷害,他去自首了。然後司馬昭下令殺死嵇康。
關於嵇康的死因,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竹林七賢中
第壹,嵇康是曹魏的族人。魏後期,司馬氏統治政權。如果所有司馬家用不上的勢力都可以隨時殺掉,中國政治的殘酷有目***睹。中國的歷史其實就是壹個多種政治力量起起落落的過程。可以說嵇康的妻子是被曹石家害死的。
第二,嵇康對朋友的幫助,在普通人看來是什麽事,到了政客身上就變成什麽事了。嵇康早就是個不問政事的鐵匠,為什麽要冒這個險?所以斷定嵇康要造反,而嵇康擁有造反所需的全部兵力、武器和號召力,所以統治者想盡快除掉嵇康。
第三,嵇康自身的原因使他不可避免的死亡。嵇康意誌堅強,才華橫溢。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總有小人想陷害這些正直的人,嵇康的成就和灑脫成為小人嫉妒的理由。
第四,嵇康最終因強烈反對司馬昭的政治統治而被殺害。起初,司馬昭想重用嵇康,但嵇康不同意。每壹次,皇帝自然不高興。我真的很想和妳分享我的成就。妳壹再拒絕是因為妳看不起我。
第五,嵇康因為號召力太差,不得不死。嵇康死前,3000商科學生為他求情。這種影響放在哪個朝代,對皇帝不是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