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壹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壹同在庭院裏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裏像積滿的清水壹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壹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作品賞析:
文章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壹個生活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誌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全文情感真摯,言簡義豐,起於當起,止於當止,如行雲流水,壹氣呵成。
總之,遊記以真情實感為依托,信筆寫來,起於當起,止於當止,猶如行雲流水,於無技巧中見技巧,達到了壹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純的境界。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記承天寺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