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治大國若烹小鮮,什麽意思?

治大國若烹小鮮,什麽意思?

治大國若烹小鮮”(鮮: 鮮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壹樣。

詞目 治大國若烹小鮮

解釋[鮮] 鮮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地方行政單位)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壹樣”。

說法壹: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

說法二:治理大國應該像燒菜壹樣難,應該像燒菜壹樣精心,兩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註意佐料。

說法三:"小鮮”像是小魚,或壹塊小肉之類的。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壹樣。煮小魚,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後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說法四:從古至今,不少政治家喜歡引用這句話來提醒執政者。對於這句話的意思,古今流行的理解是:治理大國就好像烹煎小魚兒,油、鹽、醬、醋等調料放得要恰到好處,不能多不能少。這樣的理解對不對?其實,在古代學術界已存在很大的爭議。

就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本身來說,就有治大國若厚小腥、治大國若烹小鱗等不同的說法,小腥與小鱗其實都是小鮮即小魚兒的不同說法。即使現代普遍認可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壹傳統說法,古代在文字上也有差異。

原文內容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選自《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

詞語出處

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中雲:“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國態度

“治大國如烹小鮮”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它已經被眾多學者和政治家引用。

那麽“治大國如烹小鮮”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治理大國就像做壹道新鮮菜肴壹樣,不要隨意翻動,不能煮的太鹹,也不能煮的太淡;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怠慢;油鹽醬醋都要恰到好處;火候也要適當。這無疑對“掌勺者”的專業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