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雁蕩山名字的由來

雁蕩山名字的由來

雁蕩山,又名雁巖、雁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南朝時期,梁國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為雁蕩山開山之始。唐代時期,西域高僧諾詎那因仰慕雁蕩山“花村鳥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來雁蕩山弘揚佛教。其人被奉為雁蕩山開山鼻祖。

宋代時期,雁蕩山開發規模逐漸增大,***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為雁蕩山發展鼎盛時期。

公元2004年,雁蕩山獲準授牌為“國家地質公江南靖士《雁蕩山早起》園”,主要包括靈峰、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西石梁洞、顯勝門、仙橋—龍湖、羊角洞、方山、長嶼硐天、楠溪江等景區,2005年又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擴展資料

雁蕩山山體基本是致密的火山巖裸露,土壤層很薄,積水面積較小,基本沒有含水層,大量降水都通過地表水流走了。大龍湫的水源補給來自龍湫背,上遊流域面積僅0.98平方公裏。

沒下雨時,大龍湫只能依靠不到1平方公裏的地下水進行補給,壹旦降雨少了,沒有地下水補給,溪流就會變幹,瀑布也會變小。

雁蕩山900米高度上有壹層很厚的風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巖石與土壤,地學上稱作風化殼,大龍湫源頭流域和雁湖底層都有這層厚厚的風化殼。風化殼的作用就像海綿,起到蓄水的作用。雁蕩山水系多呈放射狀、樹枝狀展布,自西而東註入樂清灣,較大的有大荊溪和清江。

百度百科-雁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