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出自元-佚名《來生債》壹:“小聖恰才見此人積功累行,施仁布德,俺神靈如何無壹個報應。便好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釋義:指人做了好事或壞事,或遲或早總會得到相應的報應。
在古文中的應用:
1、《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善有善報。蓮女即是無眼婆婆後身:子母壹門俱得成其正果。”
2、《金瓶梅詞話》壹:“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擴展資料: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意思詳解:
在易經中的因果報應論有寫道:
今世的果由前世做的因來決定,今世做的因決定了來生得到的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佛教三世因果經講: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佛教的思想就是出於易經的思想之壹,所以說易經是萬經之首,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論語,孫子兵法,
惡有惡報,為什麽有些人作惡太多非但得不到報應,還活的好好的,為什麽有些人做的善事很多,非但得不到獎賞,卻厄運連連呢,以下我引自劉玉勝的“分文萬金都是她”中的壹段話來說明:因果循環報應規律有三種形式:
《涅盤經》講:“業有三報,壹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使眾人明白了業有三報的道理,不僅知道幹壞事作惡之人,終有報應,而且能真正作到多行善積德不幹壞事的而終得福報的結果。
百度百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百度百科-易經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