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茄拼音怎麽寫

茄拼音怎麽寫

茄的讀音:qié,jiā。

茄,漢語常用字(壹級字),最早見於《說文》小篆?。“茄”字原來讀作jiā,本義為荷莖。現代漢語中,“茄”讀jiā時,為譯音用字,如雪茄;讀qié時,指茄子;亦指茄科植物的果實。“茄”字篆文從艸,加聲,隸變後楷書寫作茄。

“茄”字原來讀作jiā,本義為荷莖,是壹個形聲字。在小篆文中,茄字上邊的艸很像是草,說明荷屬於草本植物;下邊為“加”,表示字音,同時,加有超過的意思,這裏是說荷莖要比常見草本植物的莖要長壹些。現代漢語中,“茄”讀jiā時,為譯音用字,如雪茄(用煙葉卷成的煙)。此外,“茄”還讀qié,指茄子;亦指茄科植物的果實。

茄,芙蕖莖。謂華與葉之莖皆名茄也。之言柯也,古與荷通用。《陳風》有蒲與荷。鄭箋:夫渠之莖曰荷,樊光註爾雅引詩有蒲與茄。屈原曰:制芰荷以為衣,雧芙蓉以為裳。楊雄則曰:衿芰茄之綠衣。被芙蓉之朱裳。漢樂府鷺何食。食茄下,亦謂葉下。

茄子簡介:

茄,茄科,茄屬植物。茄直立分枝草本至亞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葉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貼或具短柄的星狀絨毛,小枝多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漸老則毛被逐漸脫落。葉大,卵形至長圓狀卵形,葉柄長約2到4.5厘米(野生的具皮刺)。能孕花單生,花柄長約1到1.8厘米,毛被較密。果的形狀大小變異極大。果的形狀有長或圓,顏色有白、紅、紫等。

果可供蔬食。根、莖、葉入藥,為收斂劑,有利尿之效,葉也可以作麻醉劑。種子為消腫藥,也用為刺激劑,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原產亞洲熱帶,中國各省均有栽培。

葉大,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8-18厘米或更長,寬5-11厘米或更寬,先端鈍,基部不相等,邊緣淺波狀或深波狀圓裂,上面被3、7(8)分枝短而平貼的星狀絨毛,下面密被7到8分枝較長而平貼的星狀絨毛,側脈每邊4到5條,在上面疏被星狀絨毛,在下面則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