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意朦朧的詩句如下:
壹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遊《釵頭鳳·紅酥手》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寫作者赴北庭途經涼州在河西節度府作客,與老朋友歡聚宴飲的景況,同時寫到了涼州的邊境風格及民俗風情。全詩格調豪邁樂觀,尤其把夜宴寫得興會淋漓,充滿了盛唐的時代氣象。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天寶十載751年高仙芝改任河西節度使時,岑參曾暫駐涼州,結識了壹些朋友;天寶十二載753年哥舒翰任河西節度使,其僚屬如高適、嚴武等也與岑參是老熟人。
所以當天寶十三載754年岑參赴北庭途經涼州時,就有很多老朋友前來迎送,常歡聚夜飲。此詩寫的就是與河西幕府的老同事們的壹次歡聚夜飲。
文學賞析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首先出現的是城頭彎彎的明月。然後隨著明月升高,銀光鋪瀉,出現了月光照耀下的涼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從地平線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頭上繼續升高。
“涼州七裏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這是隨著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現了涼州的全貌。“涼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陜西漢中市。
這是因為後人看到“七裏十萬家”,認為甘肅涼州沒有這種規模而妄改的。其實,唐前期的涼州是與揚州、益州等城市並列的第壹流大都市。“七裏十萬家”,正是大筆淋漓地勾畫出這座西北重鎮的氣派和風光。而下壹句,就更見出是甘肅涼州了。
涼州在邊塞,居民中少數民族很多。他們能歌善舞,多半會彈奏琵琶。不用說,在月光下的涼州城,蕩漾著壹片琵琶聲。這裏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
“琵琶壹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仍然是寫琵琶聲,但已慢慢向夜宴過渡了。這“壹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彈琵琶”的滿城琵琶聲,乃是指宴會上的演奏。“腸堪斷”形容琵琶動人。
“風蕭蕭兮夜漫漫”,是空曠而又多風的西北地區夜晚所給人的感受。這種感受由於“琵琶壹曲”的演奏更加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