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發生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壹帶。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赤壁之戰中,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東吳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壹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壹起逆江而上,與曹軍相遇在赤壁。黃蓋提出了火攻敵船之計,於是,孫劉聯軍大破曹軍,燒毀了大量的曹軍舟船。曹軍又將剩余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毀,然後撤退,因為士卒饑疫而死者大半。此戰之後,孫權、劉備各自奪去荊州的壹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三國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1、官渡之戰
首先,就赤壁之戰前的官渡之戰,也是壹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袁曹兩家的決戰,壹觸即發。在官渡之戰中,袁紹集結了10萬大軍,而就曹操來說,則只有2萬左右的兵馬。更為關鍵的是,曹操的背後,還有虎視眈眈的劉備、孫策兩大勢力。
所以,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壹方可以陷入到非常危險的境地中了。但是,通過奇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壹舉擊敗了強大的袁紹。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官渡之戰,經過壹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
2、逍遙津之戰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魏吳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6次沖突。其中,就第二次合肥之戰,也被稱之為逍遙津之戰。
逍遙津之戰,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將張遼率領七千人迎擊東吳的十萬大軍,先後兩次大破東吳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對於逍遙津之戰來說,戰役前期,張遼等曹魏將士沒有被孫權的10萬大軍所嚇倒。趁著對方立足未穩的時候,張遼率領800將士直接沖擊孫權的10萬大軍,這讓對方慌亂不堪。
3、興勢之戰
興勢之戰是指三國時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漢軍於興勢(今陜西洋縣北)擊退魏軍進攻的壹場戰役。在興勢之戰中,曹魏大將軍曹爽調集了10萬大軍,而鎮守漢中的蜀漢名將王平,則是兵不到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