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吃板栗的意思是告誡人們要註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後引申為反復無常,譴責那些說話辦事不負責任的人。
猴子吃板栗的故事:
宋國有個養猴子的人叫狙公,他喜歡猴子,所以養了成群的猴子。他能理解獼猴的意思,獼猴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節省家人的口糧,以此滿足獼猴的食欲。不久缺少糧食,要限制他們的食量。
恐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的,先欺騙他們說:“給妳們板栗,早上三個,下午四個,夠了嗎?”所有的猴子們都跳起來發怒。他不壹會兒又說:“給妳們板栗,早上四個,下午三個,夠了嗎?”所有的猴子們都趴在地上表示高興。
擴展資料
形容猴子吃板栗的成語:
壹、朝三暮四
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處:魯迅《墳·燈下漫筆》:“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像那樣朝三暮四的。”
二、反復無常
釋義:經常變化沒有穩定狀態,形容情況變來變去沒有準確的時候。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十七回:“叫我怎麽能赦妳這反復無常的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