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字讀法是[suì],漢字詳細介紹如下:
1、基本釋義:燧,中國古代取火的工具,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於日,木燧取火於木。根據我國古籍的記載,古時常用夫燧,陽燧,實際上是壹種凹面鏡,因用金屬制成,所以統稱為金燧來取火。《周禮秋官司寇》中就有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中寫道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
2、意義出處: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於亭臯,宋蘇軾《中山松膠賦壹首》,中國古代傳說鉆木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有聖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韓非子五蠹》壹種礦石,黃褐色或黑色,質地堅硬。古代用來取火,現代工業中用做研磨材料等。
3、古籍:《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玉篇》以取火於日。《禮內則》左佩金燧,右佩木燧。《註》金燧取火於日。木燧鉆火也。《左傳文十年》命夙駕載燧。又《定二年》針尹固與王同舟,王使執燧象,以奔吳師。《註》燒火燧系象尾。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註》鑒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