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別號是柳泉居士。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與蒲居仁在元代官居三品,蒲魯渾和蒲居仁是女真人,女真人從金代就開始漢化,在元代被劃歸為“漢人”。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東滿井莊,後以族姓日蕃,別姓絕少,改名蒲家莊。蒲氏雖非名門望族,但多讀書,獲科舉功名者代不乏人。
蒲松齡的父親名蒲槃,幼習舉子業,鄉裏稱博學洽聞,科舉不利,棄儒經商,饒有贏餘,“稱素封”,待經過明清之際的戰亂,加以子女較多,食指日繁,家道遂衰落。
文學成就:
蒲松齡壹生的文學生涯,搖擺於傳統的雅文學和民間的俗文學之間。他生長於農村,幼年受過鄉村農民文化的熏陶,會唱俗曲,也曾自撰新詞,只是近世傳抄的“聊齋小曲”已不辨真偽。他身為文士,以能文為鄉裏稱道。
蒲松齡所寫文章多是駢散結合,文采斐然,惜乎多是代人歌哭的應酬文字,只有幾篇賦事狀物的四六文,才是屬於他自己的文學作品,被辭賦史家推為清初辭賦之能手。
蒲松齡也曾染指於詞,作品較少,顯然是壹時之興致或交往之所需,方才偶爾操筆。詩作甚豐。他進學伊始,意氣風發,曾與學友張篤慶等人結為“郢中社”,“以宴集之餘晷,作寄興之生涯”。